---
神经接口实验室的冰冷恐惧尚未散去,艾莉丝被紧急注射强效镇静剂后陷入的、仍不时惊悸的昏睡,如同一声尖锐却压抑的警铃,回荡在广寒宫基地某些最敏感的神经末梢。雷天宇将军那道“无限期暂停深度神经接口研究”的命令,像一道骤然落下的闸门,不仅冻结了一个关键的技术方向,更在核心团队中划下了一道无形却深刻的裂痕——对未知风险的极端警惕,与对技术突破的迫切渴望,形成了短暂却尖锐的对峙。
然而,月球从不给人类太多沉湎于内部纠葛的时间。它用它那沉默而严酷的方式,时刻提醒着来访者生存的首要法则。就在第四十四章事件发生不到十小时,基地生命维持系统的中央控制台,和一个截然不同、却同样关乎存亡的警报,低沉而持续地嗡鸣起来。
“警告:氦-3精炼厂原料库存低于临界储备线。预计全基地聚变反应堆群将在96小时后降至维持基本生命活动与核心设施的最低功率运行模式。非必要科研、工业模块及部分生活区能源配给将按预案逐步削减。”
冰冷的电子音回荡在总控中心。主屏幕上,代表能源储备的柱状图亮起了刺目的黄色,其下降曲线的末端,是一个无情的红色阈值。聚变反应堆是广寒宫的心脏,而氦-3,则是这颗心脏高效、清洁跳动所必需的、目前无可替代的“血液”。它并非直接提供能量,而是作为高效聚变反应的理想催化剂,大幅提升能量产出效率并降低辐射残留。它的短缺,意味着动力核心的衰弱,意味着寒冷、黑暗和窒息将一步步蚕食这座钢铁孤岛。
压力,瞬间从虚无缥缈的哲学争论和内部安全担忧,转化为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陈锋站在主屏幕前,目光扫过能源警报,又瞥了一眼旁边分屏上依旧处于封锁状态的神经接口实验室监控画面(艾莉丝在医疗监护下沉睡),他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雷天宇站在不远处,抱着双臂,眼神冷硬——安保的壁垒再坚固,也无法发电。
“开采进度报告。”陈锋的声音打破了压抑的沉默,直接切入当前最核心的生存议题。
一名资源部门的工程师立刻调出数据:“报告总工!三号、七号自动采矿单元因月尘侵入动力系统故障,已停机维修超过48小时。五号单元在静海矿区遭遇异常坚硬的玄武岩层,钻头磨损严重,效率不足预期30%。唯一全功率运行的一号单元,其采集的月壤平均氦-3丰度仅为每百吨1.8克,远低于预期模型…精炼厂提纯效率也因此受到拖累。”
坏消息接踵而至。月面的开采作业,其艰难和变数远超地球上的任何矿场。极端温差、无处不在的磨蚀性月尘、复杂的地质结构、远程操控的延迟与不确定性…所有这些,都在无情地消耗着本就有限的自动化设备,并拉低着产出效率。
“我们储备的冗余零件还能支撑多久?”陈锋追问。
“最多…再替换两次同等级别的故障。之后,就需要地球补给,或者…”工程师看了一眼萨米尔,“…或者萨米尔博士的实验室能实现关键部件的月面3D打印替代。但目前,高精度耐磨损合金的打印工艺还在攻关。”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雷天宇,都转向了萨米尔。材料学家推了推他的防护眼镜,脸上写满了疲惫与紧迫:“耐高温耐磨合金的纳米级打印参数优化还需要时间!月面微重力环境下的金属熔融结晶过程与地球完全不同,我们…”
“我们没有时间了,萨米尔。”陈锋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96小时。要么你的团队创造出奇迹,要么…我们就必须找到更丰沛、更容易开采的矿源。”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月面全息地图上的一个区域——那是位于风暴洋边缘的一片广袤的、被无数期撞击事件搅动过的古老高地,根据早期轨道遥感探测和有限的无人探测器数据,那里被标记为“疑似氦-3富集区(K-7区)”。数据显示,该区域可能由于远古时期特定成分的小行星频繁撞击,以及独特的地质构造,使得来自太阳风的氦-3粒子被更有效地捕获并保留在月壤浅表层,理论丰度可能达到每百吨3.5克甚至更高。
“K-7区…”资源工程师倒吸一口凉气,“总工,那里地形极其复杂,遍布大型撞击坑和陡峭的岩脊,自动采矿单元根本无法有效作业!而且…它的位置已经超出了我们目前铺设的无线能源传输网络的稳定覆盖范围。更别提…那里是基地雷达监测的薄弱区域,‘地球之子’或者其他觊觎者的小型无人侦察器有可能…”
“所以,需要人去。”陈锋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重量。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刚刚结束一轮舱外设备检修、正在生活区进行适应性恢复训练的叶薇身上。监控画面里,她正在模拟低重力环境下进行力量训练,动作精准而稳定,眼神专注,似乎已经完全从第一次月面行走的震撼和不适中恢复过来,甚至…变得更加坚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