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寒宫基地,神经接口实验室。这里是与月面行走的粗砺、真空和极端温差截然相反的两个世界。空气被精密调控到最适宜人类认知活动的温度和湿度,过滤得近乎无菌,只余下仪器运行时极低频率的嗡鸣和冷却液循环时几不可闻的潺潺声。光线柔和而均匀,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感官干扰。
艾莉丝悬浮在中央的无磁悬浮支架上,像一枚被精心安置在孵化器中的胚胎。无数细如蛛丝的柔性电极和生物光学传感器贴附在她的颅骨、太阳穴、后颈以及脊柱的特定节点上,编织成一张与她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最亲密对话的精密网络。在她紧闭的眼睑之后,并非黑暗,而是一片由她自身脑电活动与外部量子计算阵列共同构建的、浩瀚无边的意识景观。
这里是“方舟之心”计划最前沿,也是最危险的领域之一——深度神经接口的适应性测试。目标远大:实现人类意识与量子计算机的无缝对接,最终为“方舟之心”提供一个超越传统输入输出方式的、真正意义上的“意识操作界面”。但道路布满荆棘。
经过数日的强制休整和药物干预,第三十九章“数据洪流异常波动”事件带来的精神冲击和意识屏障的损伤已初步平复。生理指标恢复到安全阈值,但某种更深层的、难以名状的疲惫感,如同水底暗礁,依旧潜伏在她意识的深处。然而,进度不等人。尤其是在“地球之子”掀起反科技浪潮、天梯面临风暴考验的当下,“火种计划”的每一个核心技术节点都需要加速突破,以证明其价值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今天的测试任务,是进一步校准和压力测试新开发的“高保真感觉反馈协议”。该协议旨在让操作者不仅能向“方舟之心”输出指令,更能以近乎真实的感官体验(视觉、听觉、触觉,甚至…痛觉)接收来自量子核心和海量数据流的反馈信息,从而提升交互的直觉性和效率。
陈锋和雷天宇的身影出现在实验室隔壁的观察室内。厚重的防辐射玻璃将他们与测试区域隔开。陈锋的目光紧盯着主屏幕上瀑布般刷新的神经信号数据和艾莉丝的生理指标,眉头微锁。雷天宇则更像一头巡视领地的猛兽,眼神锐利地扫描着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那些连接着艾莉丝身体的线缆和接口,仿佛在审视着可能存在的陷阱。
“反馈协议第七次校准开始。注入模拟信号:压力感,等级三。” 首席技术员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传来,冷静而专业。
悬浮支架上的艾莉丝,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动。在她意识构建的虚拟空间中,对应区域传来清晰的、被挤压的感觉。
“确认。压力感清晰,边界明确。”艾莉丝的意识反馈通过语音合成器传出,声音平稳。
“注入模拟信号:温度变化,热感,等级二。”
“确认。温升感,范围准确。”
测试一项项进行,艾莉丝的表现稳定得令人惊叹。她对神经接口的适应性和控制力远超常人,仿佛她的大脑天生就为这种交互而生。
“下一项:痛觉反馈阈值校准。警告,此项测试涉及不适感。准备注入模拟痛感信号:锐器刺灼感,等级一(最低)。”技术员的声音多了一丝谨慎。
观察室内,陈锋的指尖无意识地收紧。雷天宇的嘴角向下撇了一下。
一丝极其微弱、但清晰可辨的针刺感,出现在艾莉丝虚拟意识的“左手食指”指尖。很轻微,类似于被蚊子叮咬。
“确认。轻微刺痛,定位准确。”艾莉丝报告,呼吸频率没有变化。
“提升至等级二。”
痛感加强,类似于被纸张划伤。
“确认。等级二清晰。”
测试似乎顺利进行。技术员按照预案,逐步提升着模拟痛感的强度和类型(压力痛、灼热痛、电击样痛),同时密切监控着艾莉丝的神经反应和生理指标。艾莉丝始终保持着超乎常人的冷静,精确地描述着感受,仿佛在分析一段与己无关的数据。
然而,无论是技术员还是观察者,都忽略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异常:在艾莉丝的原始脑电信号频谱中,一个非常非常微弱、频率稳定在1.618Hz的背景波动,始终存在。它完美地隐藏在正常的脑电活动噪声之下,如同深海鱼类发出的、人耳无法捕捉的低频鸣叫。它是在第三十九章事件后,如同某种精神烙印般,悄然出现在她的神经活动背景板上的。常规检测 filters 将其视为无意义的噪声自动过滤了。
“准备测试最高安全等级:痛觉反馈,等级五(预设安全上限),模拟中度组织损伤痛。”技术员深吸一口气,下达指令。
更强的模拟信号注入。
“呃……”艾莉丝终于发出了一声压抑的闷哼,悬浮的身体瞬间绷紧,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虚拟的剧痛如同真实的火焰,灼烧着她的感知边界。但她依然强行控制着。“确认…等级五。痛感强烈,但…可控。”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