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分布式智能阻尼阵列: 他摒弃了少数大型阻尼器的设计,采用了数量更多、分布更密集、但单个功率更小的“智能阻尼单元”阵列。每个单元都内置微型处理器,能根据中央模型预测和相邻单元反馈,进行微秒级的独立或协同动作,形成一道动态的、智能的“消波防线”。
3. 引入非对称响应算法: “风的力量是不对称的,我们的 response 也不能对称。”他编写了一套复杂的算法,让阻尼单元在应对不同方向、不同频率的振动时,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时机并非固定模式,而是根据实时应力分布进行动态优化,专门针对“卡门涡街”等特定破坏性模式进行“精准拆解”。
4. 能量转化与耗散: 他甚至激进地提出,将一部分剧烈的振动动能,通过压电材料或特定电磁场装置,转化为电能并即时耗散或储存,变害为宝,减轻阻尼系统本身的负荷。
第二次模拟。智能阻尼阵列启动,如同给狂舞的巨蟒身上贴满了无数能够自主感知和发力的小手。缆绳的狂舞被一定程度抑制,红色警报区域减少,但仍在几个关键耦合振荡点亮起红灯。“模拟结构失效:预计T+5小时44分,L-215区段局部过热,材料性能衰减断裂。”
“热量!长时间高频阻尼作业产生的热量积累!”陈锋立刻抓住问题关键。他迅速调用萨米尔提供的材料热管理数据库。
第三次模拟。他在高应力区段额外叠加了紧急液冷循环管道网络的设计,利用基站的海水进行快速热交换。同时,他调整了阻尼算法,加入了“热管理策略”,让阻尼单元进行轮替“休息”和智能功率分配,避免局部过热。
模型再次运行。刺眼的红色区域进一步减少,但仍未完全消失。缆绳的振荡依然危险。
陈锋停下手,眉头紧锁。他盯着那依旧在危险边缘挣扎的模型,仿佛要将其看穿。地球上的喧嚣,月球的危机,似乎都已远去。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一个问题:如何捆住这条在风暴中发狂的“龙”?
突然,他目光一凝,落在了同步轨道站的模型上。一个更大胆、甚至有些疯狂的想法掠过他的脑海。
“既然无法完全抑制……何不引导?”他猛地调出轨道站的控制推进器参数和姿态控制系统权限。
第四次模拟启动。他做出了一个让旁边辅助工程师倒吸一口凉气的改动:他将轨道站本身,也纳入了抗风阻尼系统的一部分! 他设计了一套极其精密的反馈机制,让轨道站的小型姿态推进器,根据缆绳振动的主频率和相位,进行微小的、反向的脉冲喷射!这不是为了移动轨道站,而是利用轨道站巨大的质量作为“惯性锚点”,通过反向推力,主动抵消一部分最主要的低频振荡能量!这相当于在鞭子的末梢施加一个反向的、精准的力,来对抗手持端的抖动!
“这…这需要极其精确的控制!稍有误差,可能会加剧振动!”工程师惊呼。
“所以需要最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最快的控制回路。把艾莉丝博士为量子通讯开发的超高速信号处理算法的简化版导入!”陈锋命令道,眼神炽亮。
模拟运行。智能阻尼阵列、液冷系统、轨道站主动阻尼……所有系统协同工作。屏幕上,那条代表缆绳的线条依旧在扭动,但那种毁灭性的、失控的振幅被硬生生地约束在了一个虽然剧烈、但已被牢牢掌控的范围内!刺眼的红色警报终于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代表高负荷但安全的黄色和橙色!
“模拟通过:结构完整性维持。最大应力值:设计极限的98.7%。安全裕度:1.3%。预计可安全度过台风窗口。”
冰冷的电子音宣告了结果。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剩下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辅助工程师们看着屏幕上那虽然惊险但终究稳住了的模型,长长舒了一口气,才发现自己手心全是汗。
陈锋也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但这放松只持续了一瞬。他立刻开始将最终设计方案拆解为详细的制造工艺清单、施工流程、控制代码包、以及需要萨米尔团队立刻攻关的几种特殊高温导热材料的配方和紧急生产要求。
“把方案打包,最高加密等级,立刻发往地球基站和轨道站工程指挥部。同步给萨米尔博士,我需要他的材料团队在18小时内完成首批特种导热材料的合成与测试。通知雷将军,我需要他的安保队伍确保强化部件运输和安装过程的绝对安全,防止任何……‘意外’。”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时的冷静和条理,但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急迫。
命令被迅速执行。
直到这时,陈锋才似乎稍稍从那纯粹技术的世界里抽离出来。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目光扫过旁边一个副屏上依旧在滚动播报的地球新闻,上面还有“地球之子”宣言的片段和街头混乱的画面。
他的目光在那句“回归雨水的甘霖……聆听真实的风声”上停留了零点一秒,嘴角似乎极其轻微地向下撇了一下,形成一个近乎冷冽的弧度。
然后,他转回身,再次面向那庞大而复杂的“天梯”模型,仿佛那才是他唯一需要对话和征服的世界。外界的声音,无论是赞颂还是诅咒,都无法穿透这由数学、物理和钢铁构成的壁垒。
“风……听不懂宣言。”他低声自语,像是对自己,也像是对那屏幕中咆哮的台风雏形说了一句,随即再次沉浸到对施工细节的校验中去。
工程师们互相对视一眼,默默继续工作。他们明白,总工程师用他独有的方式做出了回应——不是语言,而是方程式、是算法、是精确到毫米和毫秒的结构强化。在这场与自然之怒和人心之惑的双线战争中,陈锋坚守着他的阵地:用无可辩驳的工程逻辑,为人类的通天之塔,在风暴中钉下最坚实的锚点。
---
喜欢光年低语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光年低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