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寒宫基地的警报声终于低伏,如同重伤巨兽疲惫的喘息。应急红光仍在缓慢脉动,映照着通道内匆忙穿梭的身影和维修机器人冰冷的反光。空气中残留着臭氧、熔融金属和冷却液的混合气味,无声诉说着刚刚结束的、与深渊的惨烈交锋。
生命维持系统的嗡鸣恢复了平稳的节奏,穹顶上那狰狞的裂纹被紧急加固材料暂时封锁,萨米尔那几滴诡异的银色“活液”样本被层层隔离,沉入绝对零度的量子囚笼。林海在分析中心昏睡过去,手边还摊着张老泛黄的笔记。
陈锋站在主控室的观察窗前,凝视着窗外月球荒凉而寂静的灰色平原,眼中没有丝毫胜利的松懈,只有更深沉的疲惫和冰封的警惕。深渊只是被暂时击退,它在月球深处的“蜂巢”依旧蛰伏,下一次苏醒,只会更加致命。
然而,未等基地从量子反击的余波中喘息,来自近地轨道监控中心(LEOMC)的紧急加密通讯,如同冰锥刺破了短暂的平静。
“陈总工!‘天梯一号’工程轨道段,遭遇突发性太空垃圾潮冲击!威胁等级:深红!” LEOMC负责人急促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慌,背景音是密集的警报和操作员的嘶喊。
主控室中央巨幅全息星图瞬间切换。蔚蓝的地球被放大,周围环绕着密密麻麻、如同死亡星环般的太空垃圾带。代表“天梯一号”初期结构的金色光链,从赤道附近的太空电梯基座(“大地之锚”)延伸向近地轨道节点站(“摇篮港”),此刻正被无数高速移动的红色小点疯狂撞击!
“垃圾潮来源?”陈锋的声音冷硬如铁。
“不明!未在现有追踪数据库内!像是凭空出现!主要成分是…高密度金属碎片、废弃卫星残骸、甚至…核动力装置碎片!”负责人调出撞击分析数据,“速度均值超过每秒8公里!部分碎片速度高达15公里每秒!轨道倾角混乱!‘摇篮港’外壁已出现十七处贯穿性损伤!三号纳米缆绳编织单元平台失去联系!‘大地之锚’地表设施遭到高速碎片雨轰击!”
图像放大。一块扭曲的、边缘锐利的钛合金残骸,在星图上留下猩红的轨迹,狠狠撞在“摇篮港”节点站外壁模拟图上,瞬间撕裂多层复合防护层!另一块更大的、疑似废弃飞船燃料罐的残骸,翻滚着擦过一组正在展开的纳米缆绳编织单元,瞬间将其绞成纷飞的金属丝线!
“天梯结构动态应力指数突破安全阈值200%!”工程师的吼声带着绝望,“纳米缆绳集群出现局部共振失控!这样下去,主结构会在三小时内因应力疲劳和连锁撞击解体!”
太空垃圾,人类航天时代积累的坟墓尘埃,此刻化作了悬在“天梯”咽喉的绞索!这绝非偶然。陈锋眼中寒光一闪:“雷将军!轨道垃圾潮来源分析!我要知道是自然解体还是‘人为’增熵!”
---
**近地轨道,“摇篮港”节点站外。**
真空无声,却杀机四伏。叶薇悬浮在节点站外壁的工程平台上,厚重的舱外宇航服将她包裹,面罩下是一张年轻却异常沉静的脸。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舱外作业,任务是协助修复被碎片击穿的“摇篮港”2号太阳能帆板基座。平台下方,是令人眩晕的地球弧线,上方,则是深邃的宇宙和那条象征人类通天之路的、初具雏形的金色“天梯”光链。
然而此刻,这片神圣的星海却成了致命的狩猎场。无数微小的、高速的金属碎片如同隐形的子弹,在寂静的真空中穿梭。头盔耳机里,撞击警报和碎片轨迹预警几乎没有间断过。每一次“叮”或“噗”的沉闷震动从脚下平台或附近舱壁传来,都意味着又一块死亡碎片命中了目标。
“叶薇,动作快!碎片密度在增加!你只有十分钟窗口!”耳机里传来舱内指挥焦灼的声音。
叶薇没有回应,全副心神沉浸在操作中。她的身体在零重力下保持着不可思议的稳定,如同扎根在平台上。手中的多功能工程臂精准地切除着扭曲的合金蒙皮,动作流畅而高效,仿佛早已演练过千百遍。汗
水在头盔内壁凝结成细小的水珠,又被循环系统吸走。她屏蔽了恐惧,将感官提升到极致——视觉捕捉着远处偶尔闪过的碎片反光,听觉过滤着耳机里繁杂的警报,专注于指尖的触感和身体对平台微震动的感知。
突然!一股毫无征兆的、强烈的危机感如同电流般窜过她的脊椎!并非来自视觉或听觉预警系统,而是一种源自生物本能的、对高速迫近物体的直觉!
“左下方!闪避!”指挥的嘶吼和她身体的本能反应几乎同步!
叶薇左脚猛地蹬向平台支架,腰腹核心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身体如同受惊的游鱼,向右上方急旋!就在她身体离开原位的瞬间!
“嗤啦——!!!”
一道扭曲的阴影带着撕裂真空的尖啸(虽然真空无声,但那速度带来的压迫感仿佛有声音),擦着她的左臂外侧狠狠掠过!撞击在她刚才位置的工程臂固定架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