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昙冷静地回应:正是如此。太执认为,只有通过统一的意志和力量,才能将宇宙重新带回到平衡的轨道上。晶骸星域作为最接近完美平衡的存在,你们的参与至关重要。
信息流再次快速交换。恒昙能感觉到,晶枢议会对于太执的大平衡理念有着理论上的认同,但对于实际出兵却表现出一种基于风险计算的犹豫。
军事行动本身即是一种巨大的失衡,议长指出,舰队调动会消耗能量,战斗会造成结构破坏,即使胜利,也需要投入资源维持占领区的。这一切都需要精密计算。我们初步估算,远征军的能量消耗相当于星域三百个周期的总产出。
恒昙按照太执教导的论据回应:短期的不平衡可以为长期的稳定服务。有时候,一个局部的、可控的失衡是修复更大失衡的必要手段。太执将这种策略称为手术刀式的平衡干预。而且,银河系中存在着大量稀有能量形态,若是能够将其转化为有序状态,将极大丰富晶骸星域的能量多样性。
议员们似乎被这个论点打动,信息流中开始出现关于舰队编制、能量分配、战术计算的讨论。恒昙注意到,所有讨论都纯粹基于数字和概率,没有任何关于士兵生命价值或者文化损失的考量。对晶灵而言,一切似乎都是可量化的资源。
会议结束后,一位议员被指定带领恒昙参观晶骸星域的核心区域。他们乘坐一种能量平台,穿梭于晶体城市之间。恒昙看到无数晶灵在自己的固定位置上静止不动,只有内部的能量流显示它们处于活动状态。没有交谈,没有突发动作,甚至没有相对位置的微小改变——每个晶灵都像是巨大机械中的一个固定零件。
个体移动会带来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和不可预测的互动可能性,导游议员解释道,我们通过直接能量交换共享信息和资源,效率最高。每个晶灵每周期消耗的能量都被精确计算,不多不少。
恒昙观察到一座巨大的晶体结构正在——无数晶灵通过精确控制的能量束,将新的晶体分子按照完美几何模式添加到结构上,一分不差,一毫不多。
这是为了容纳新转化的晶灵而扩建的能量容纳结构,议员说,最近有一批星际尘埃在引导下成功结晶化,加入了我们的平衡体系。转化率达到99.9997%,创下新纪录。
恒昙想起太执曾经说过的话:晶骸星域是宇宙中最接近完美平衡的存在。它们没有浪费,没有冲突,没有意外。每个粒子都在它应该在的位置,每份能量都用于它应该的用途。
但随着参观的深入,恒昙开始注意到一些令人不安的细节。
在一个能量分配中心,他目睹了一个晶灵因为轻微的结构瑕疵而被识别为非最优状态。这个晶灵没有反抗,没有情绪波动,只是平静地接受能量束的分解,化为基本粒子后被重新吸收进系统。整个过程高效、冷静、毫无犹豫。
为什么不给它修复的机会?恒昙忍不住问道。
议员的信息流毫无波澜:修复所需的能量是分解重组的1.73倍。从效率角度,这不合理。
在另一个区域,恒昙注意到所有晶灵的能量波动模式几乎完全相同,没有任何个性特征的痕迹。当他询问个体差异性时,议员回答:差异性会导致不可预测性,不可预测性会导致效率损失。我们追求的是最优模式的普遍化。
最让恒昙感到不适的是,整个星域没有任何新事物产生——没有新的艺术形式,没有新的科技突破,没有新的思想理念。一切都只是在维持现状,保持那种冰冷的、静止的完美。当他问及创新时,议员似乎第一次表现出类似困惑的能量模式:创新意味着对现有平衡的破坏。我们追求的是永恒的最优化,而非不断的变化。
在一座控制中心,恒昙看到了晶骸星域的历史记录—那不是一本书或一段影像,而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模型,显示着星域内能量分布和结构稳定度的变化曲线。曲线几乎是一条完美的水平线,只有极微小的波动,且那些波动正在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小。
我们的目标是使这条曲线完全平直,议员自豪地表示,那将是绝对平衡的实现。目前波动幅度已控制在0.00004%以内,我们的目标是十万周期内达到零波动。
恒昙突然想起了银河系——那里的能量曲线一定是疯狂跳动的,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尖峰和低谷。但那些尖峰中产生了超新星爆发的壮丽,产生了生命诞生的奇迹,产生了文明进化的辉煌...他想起了,那个充满活力与不可预测性的存在,她的每一个想法都像是一颗新星的诞生。
他迅速压制了这个想法。太执的教导回响在脑海中:混沌不是创造性,而是低效的代名词。秩序不是死板,而是高效的体现。
但当他看着那些静止不动的晶灵,那些精确但毫无生气的晶体结构,那些平静但毫无波澜的能量曲线,一个问题不由自主地从意识深处浮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