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内门,稳固境界,提升丹术与飞剑之后,赵小二并未一味地闭关苦修。这一日,他收到了来自丹鼎峰执事堂的传讯玉符,其中明确了他作为新晋筑基弟子,所需承担的两项基础宗门事务。
其一,是负责管理位于丹鼎峰南麓,编号“丁字柒拾叁”的一小片灵药园。其二,则是需每隔半月,在传功阁的外门区域,为炼气期弟子讲解一次《基础丹理》。
接到任务,赵小二并无抵触。他深知,宗门培养弟子,并非一味地给予,亦需弟子有所贡献,方能维持庞大体系的运转。况且,这两项事务看似繁琐,于他而言,却未必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修行。
他首先动身前往那处“丁字柒拾叁”药园。
药园位于一处向阳的山坡,面积不大,约莫三亩见方,被简单的云雾阵法笼罩着,防止灵气过度外泄和鸟兽侵害。园内规划的井井有条,分作十几畦,种植着诸如“凝露草”、“黄精”、“三叶莲”等较为常见的一阶、二阶灵植,是炼制炼气期常用丹药的基础材料。
负责日常照料这片药园的,是两名炼气中期的杂役弟子,一老一少。年长的姓王,面容黝黑,双手粗糙,一看便是常年与灵土打交道的老灵植夫;年轻的姓李,脸上还带着些稚气,见到赵小二前来,显得有些紧张。
“弟子王明(李青),拜见赵师叔!”见到赵小二腰间悬挂的内门令牌以及那深不可测的气息,两人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躬身行礼,态度恭敬中带着一丝畏惧。
赵小二微微抬手,一股柔和的力量将二人托起,语气平和:“不必多礼。我奉执事堂之命,负责看管此片药园。日后还需二位多多费心,照看这些灵植。”
他的态度并不倨傲,让王明和李青稍稍松了口气。王明连忙道:“师叔言重了,照料灵植乃弟子本分。园内目前共有凝露草一百二十丛,长势良好,预计下月可收割一批;黄精五十株,已有三十年药龄;三叶莲……”
他如数家珍般将园内灵植的情况详细汇报了一遍,条理清晰,显然对此地极为上心。
赵小二静静听着,神识却已悄然铺开,细致地扫过整片药园。晋升筑基后,他的神识感知更为敏锐,不仅能察觉灵植本身的生机强弱,甚至能隐隐感知到土壤中灵气的分布、水分是否充足、有无细微的病虫害迹象。
“嗯,王师侄打理得不错。”赵小二点了点头,肯定了王明的工作。他缓步走入药田,蹲下身,手指轻轻触碰一株凝露草的叶片,感受着其中蕴含的微弱水灵之气。
“不过,”他话锋一转,指向旁边一畦略显稀疏的黄精,“此处的土灵气似乎略有淤塞,根系伸展恐有阻碍。可是下方有顽石未曾清理干净?”
王明闻言一愣,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确实记得,当初开辟这片药田时,这一小块区域曾挖出过几块较大的青岗岩,虽已搬走,但可能影响了深层土质,没想到这位新来的赵师叔一眼便看了出来。
“师叔明鉴!此地确曾……”王明连忙解释。
赵小二摆摆手,示意无妨。他沉吟片刻,道:“无妨,并非大问题。稍后我在此处布下一个小型的‘润土阵’,缓缓疏导地气,月余便可改善。日后若再遇此类情形,可及时上报,或尝试以‘松土符’配合‘聚灵草’的根系进行改善。”
他随口指点的,都是基于自身对灵气感知和草木特性的理解,虽非高深法门,却极为实用。王明听得眼睛发亮,连连称是,看向赵小二的目光中,敬畏之余,更多了几分信服。
接下来的几日,赵小二并未对药园管理指手画脚,依旧由王明和李青负责日常照料。他只是每隔几日便来巡视一番,凭借强大的神识查漏补缺,偶尔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或是随手布下一个小型阵法调节局部灵气。他并未动用玉珏的力量去强行催生灵植,那太过惊世骇俗。他只是将管理药园,当作一种对自身灵力感知、阵法应用以及对草木特性理解的实践。
看着在自己的细微调整下,园内灵植生机愈发盎然,赵小二心中亦有淡淡的满足感。
“管理药园亦是修行。”他立于田埂之上,看着在夕阳下舒展着叶片的灵植,心中明悟,“感知草木枯荣,体察地气流转,亦是感悟天地自然之道的一种方式。更能借此保持与宗门最基础层面的联系,不至于脱离地气,忘了根本。”
数日后,到了他首次前往传功阁,为外门弟子讲解《基础丹理》的日子。
传功阁外门区域的讲法堂,远比内门道场要简陋和拥挤。偌大的厅堂内,密密麻麻坐了不下两三百名炼气期弟子,从炼气一层到炼气八九层皆有。他们大多眼神中带着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这位新晋筑基师叔的好奇。
赵小二走上讲台,看着下方那一张张或稚嫩、或成熟,却都写满期待的脸庞,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他压下心中些许波澜,清了清嗓子,声音平和地传遍整个讲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