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偏殿的路,林薇走得比以往更加“标准”。每一步的距离,手臂摆动的幅度,甚至呼吸的频率,都严格遵循着系统优化后的生理模型。她将自己完全物化,如同一件被精心调试的仪器,杜绝任何可能引发系统额外关注的“噪音”。
偏殿内,依旧是被无形力量维持着的、死寂的整洁。她走到房间中央,静静站立,仿佛在等待下一个指令,又像是在积蓄力量,应对永无止境的消耗。
视野中,猩红的倒计时冰冷跳跃:142:13:55。
系统的评估没有间隔太久,那冰冷的电子音带着一丝程序化的“疑惑”响起:
【最终阶段日常互动任务综合评估完成。任务一、二完成度优秀,任务三因外部因素未完成。综合情感能量输出峰值符合要求,但均值略低于预期。当前治愈进度:96.1%。】
进度几乎停滞不前。
林薇内心毫无波澜。这正是她刻意控制的结果。在演奏《清心普善咒》时,她看似投入,实则通过极其精微的精神调控,将情感能量的输出维持在一个“优秀”的基准线上,却始终没有触及可能引发质变、推动进度大幅跃升的“阈值”。而任务三的沉默,更是直接阻断了一次可能的进度增长。
【警告:治愈进度增长速率低于最终阶段预期模型。请执行者反思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潜在不足,积极调整心态,确保情感能量供给充沛。】系统的声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催促,如同监工在鞭策效率下降的工人。
“不足?”林薇在心中冷笑,表层意识却配合地泛起一丝“困惑”与“自责”的涟漪,这涟漪被系统精准捕捉,判定为“积极的自我审视态度”。
【分析指出,任务三的未完成是主要滞后因素。目标人物(夜玄)主动离开,表明其内心存在未能得到有效疏导的负面情绪积郁。作为治愈者,你应更具主动性,突破障碍,深化情感连接。】
更具主动性?林薇几乎要嗤笑出声。系统是希望她像一块甩不掉的狗皮膏药,还是希望她再次去触碰那些禁忌的话题,引发更剧烈的冲突?
她不能硬抗系统的指令,但可以“创造性”地执行。
于是,她通过意念,传递出一段经过精心修饰的“思考”:“系统大人,妾身亦感忧虑。然大人生性冷峻,若贸然再次提及创伤,恐适得其反。妾身以为,或可换一种更为潜移默化的方式,例如……准备一份能勾起美好回忆的旧物?或是在其力量躁动时,以更纯粹的守护姿态出现,而非言语?”
她在引导系统,提供一个看似合理、实则执行起来充满变数、且难以量化“治愈效果”的任务方向。她在利用系统逻辑中的“最优解”追求,来为自己争取缓冲空间和操作余地。
系统沉默了数息,似乎在运算这种提议的可行性。数据流在她视野边缘飞速滚动。
【建议采纳。重新规划辅助任务:物品共鸣。】
【任务描述:寻找一件能与目标人物(夜玄)产生强烈正向情感共鸣的旧物,并于血月升起前,在适当时机呈递。】
【任务提示:根据数据库分析,目标人物对已消亡的“玄璃一族”的某些特定纹饰、或与其幼年时期相关的中域“云锦”材质物品,可能存在潜在情感连接。具体物品需执行者自行探寻。】
【任务奖励:贡献点+50。预计可推动治愈进度+1%-3%。】
【失败惩罚:无。(注:此任务为辅助性质,但完成度将纳入最终评价。)】
林薇“接收”了任务,脸上适时露出一种“受到启发”和“决心尝试”的混合表情。内心却是一片冰冷。
玄璃一族?云锦?这些名词对她而言如同天书。系统看似给出了方向,实则是一个大海捞针的任务,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谁能保证夜玄看到所谓“旧物”,产生的是“正向”共鸣,而不是更深的暴怒?
但这正是她需要的。一个可以名正言顺离开偏殿,拥有一定自主行动空间(哪怕是在系统监控下)的理由。同时,也是一个极佳的、可以合理“拖延”进度的借口。
“明白了。这便去寻访。”她柔顺地回应,然后依照系统的导航,第一次被允许“主动”离开了这座囚禁她许久的偏殿区域。
魔殿庞大得如同迷宫。廊柱高耸,穹顶深远,墙壁上雕刻着古老而狰狞的魔纹,空气中弥漫着永不停歇的能量低啸。系统在她视野中投射出淡金色的路径指引,避开了一些能量湍流区和禁制核心区,引领着她走向类似库房、或者废弃偏殿的方向。
她走得很慢,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沿途的景象,实则是在疯狂地记忆路线,感知能量节点分布,并试图捕捉任何可能与那个突然出现的“虚渊”坐标相关的蛛丝马迹。
一路上,偶尔会遇到一些低阶的魔物或面无表情的魔侍。它们对于她的出现似乎有些意外,但感受到她身上那浓郁的系统标记能量后,都选择了漠然无视,或者远远避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