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到被称为“星海茶寮”的休息区——这里原本是实验室的咖啡角,如今被来自摩洛哥的非斯学者赠送的精致铜壶、巴西雨林部落带来的草药茶,以及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团队仿制青花瓷烧制的星图杯盘,装点得充满了世界风情。几位来自埃及开罗大学的教授,正和一位来自加拿大原住民部落的长者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古埃及星辰神话与北美原住民星族传说之间的惊人相似性。
愽文被那位加拿大长者手中一根雕刻着繁复星辰图案的手杖吸引了。长者慈祥地笑了笑,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通过一位随行学生的翻译,对愽文说:“孩子,在我们的传说里,这上面的每一个图案,都代表祖先们跨越‘星空之海’时留下的脚印。你看,这条蜿蜒的亮带,我们叫它‘天河’,和你们说的‘银河’,是不是同一条河流呢?”
傅水恒趁机对愽文,也是对周围所有竖起耳朵的求道者们,开始了另一场即兴的“星空讲座”:“长者说的‘星空之海’的比喻非常美妙。我们的太阳,连同它的行星家族,正航行在银河系这片浩瀚的星海之中。我们位于银河系的一条主要旋臂——猎户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大约有两万六千光年……”
他娓娓道来,从银河系的棒旋结构,到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运动轨迹,再到银河系本身在本星系群中的位置和运动趋势。他没有使用复杂的数学公式,而是借助休息区中央一个悬浮的、实时渲染的银河系全息模型,以及身边随处可见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星图作为参照,将艰深的的天体力学和宇宙学知识,化作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星空史诗。
“……所以,”傅水恒总结道,“无论是科学观测中的银河系,还是神话传说里的天河、星空之海,我们仰望的是同一片苍穹,追寻的是同一个‘道’——理解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万物运行的法则。不同的文明,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去描绘它、探索它,而今,我们在这里,正是要将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智慧碎片,拼合成一幅更完整的图景。”
他的话语,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哲学研究者感慨道:“傅教授,您这里不仅传播知识,更是在进行一种文明的‘超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夜幕悄然降临,实验室的智能照明系统模拟出柔和的夜空效果,点点“星光”在天花板上亮起。大部分的求道者已经离去,或是前往实验室安排的临时住所,准备明日再来。大厅里恢复了短暂的宁静,只剩下一些工作人员在轻声整理物品。
傅水恒、陈智林和愽文站在那扇巨大的落地窗前,望着窗外正是夜空中渐渐清晰的银河轮廓。那条横贯天穹的、朦胧的光带,此刻在他们眼中,不再仅仅是无数恒星的集合,更是连接地球上所有求知心灵的桥梁。
“爷爷,陈伯伯,”愽文仰着小脸,看着星空,又看看身边两位他最崇敬的长者,“以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把星星的故事讲给全世界的人听,让大家都成为好朋友,一起去找更多的星星邻居!”
傅水恒将孙子搂在怀里,目光深邃如宇宙。“好孩子,这就是‘薪火相传’的意义。你看,今天来的这些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他们就是来自全世界的‘火种’。他们带着疑问而来,满载希望而归。终有一天,他们会站在比我们更高的地方,望向更远的深空。”
陈智林也深深点头,接口道:“而我们所做的,就是确保这求索之‘道’,这条通往星辰大海的路,永远向每一个好奇的灵魂敞开。实验室和家可以成为‘圣地’,但真正的圣地,其实在每一个勇于发问、执着探索的心里。”
银河,无声地流淌在宇宙的黑暗幕布上,也静静地流淌在每一个仰望者的眼眸深处。在这间已成为传奇的实验室里,思想的星光已经汇聚,即将照亮人类共同迈向更广阔宇宙的征程。来自世界各地的求道者们,带来了他们的问题与智慧,也带走了连接彼此与星空的火种。今夜,星光不仅照耀着地球,更在无数心灵中,点燃了永不熄灭的探索之光。
(本章通过傅水恒教授、陈智林博士、傅愽文小朋友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位求道者(如日本的山本健一、德国的安娜·施密特、加拿大原住民长者、阿根廷哲学研究者等)的互动,生动展现了实验室和家成为“圣地”,吸引全球求道者前来交流的盛况,并在互动中自然融入了关于麦哲伦云、银河系结构、太阳系位置、星系运动、不同文化星空神话等丰富天文知识,体现了知识共享、文明对话与薪火相传的主题。)
喜欢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