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博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像一块磁铁,平时感觉不到地球磁场,但一旦身处一个足够强的磁场中,它自身的磁力线就会与外部场清晰地连接、互动,成为场的一部分。我们的意识,在‘渊瞳’的极端引力‘磁场’中,也被迫‘显形’,并与时空的曲率场产生了深度的连接。即使现在离开了强场区,这种连接留下的‘印迹’或者说‘敏感度’,依然存在。”
他看向傅愽文,语气带着赞赏:“你能感觉到它,愽文,说明你的意识保持着惊人的可塑性和开放性。这或许就是我们在经历这样的‘死里逃生’后,最大的收获之一——对‘存在’本身,有了一个更广阔、更互联的认知框架。”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这次冒险的核心——引力。
“在此之前,”傅水恒教授缓缓说道,目光仿佛穿透了飞船的舱壁,回顾着人类认知引力的漫长历程,“我们理解引力,如同盲人摸象。牛顿摸到了它的‘力’,描述了它如何让苹果落地,让行星运转,那是宏伟的,但也是隔着一层的。爱因斯坦摸到了它的‘形’,揭示了它其实是时空舞台本身的弯曲,是质量告诉时空如何弯曲,时空告诉质量如何运动。这更本质,但也更抽象。”
他的手指在虚空中划过,仿佛在勾勒时空的线条。“而我们现在……我们不仅仅是‘知道’时空是弯曲的,我们是在黑洞的边缘,‘触摸’到了这种弯曲的极限形态。我们‘感受’到了参考系被拖曳时那种身不由己的旋转,我们‘体验’了在接近光速时,时空本身如何被压缩和拉伸。引力,对我们而言,不再是一个概念,一种理论,它变成了一种……‘触觉’,一种‘体感’,一种我们意识可以直接对话的宇宙基本语法。”
陈博士深有同感,他补充道:“回想我们回望‘渊瞳’阴影的那一刻。那完美的圆形,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它像一枚宇宙的印章,将‘引力是时空弯曲’这个方程式,以一种无可辩驳的、极致美学的方式,烙印在了我们的意识深处。从此以后,当我们看到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哪怕是一粒尘埃,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它的实体,更是它周围那微小的、但确实存在的时空凹陷。我们看待整个宇宙的方式,被永久地改变了。”
傅愽文听着两位长辈的阐述,眼睛越来越亮。他虽然无法完全理解那些复杂的术语,但他能感受到那种共鸣。他回想起自己“感觉”到星星重量的那一刻,回想起那片星空变成起伏地形的神奇体验。他明白了,那不仅仅是一种错觉,那是他的意识,在经历了黑洞的“教学”后,真正开始“读懂”宇宙最基础的语言了。
“所以,”傅愽文总结般地说道,带着孩子式的明澈,“我们差点被‘吃掉’,但是……我们也‘学会’了怎么听懂它说的话,对吗?”
傅水恒教授和陈博士闻言,先是一愣,随即相视一笑,那笑容中充满了释然、欣慰和一种深沉的喜悦。
“说得太好了,愽文!”傅教授将孙子揽入怀中,轻轻拍着他的背,“我们没有被它吞噬,反而……偷学到了它最核心的秘密之一。这次死里逃生,不仅仅是一次生存的胜利,更是一次认知的飞跃,一次意识的成年礼。”
陈博士也感慨万千:“站在第一百章这个节点回望,我们穿越的,不仅仅是数光年的空间,更是人类认知边界的险峻峰峦。我们带回来的,不仅仅是活着的庆幸,更有对引力深入骨髓的理解,以及对意识与宇宙关系全新的、充满可能性的思考。这份感悟,比任何矿石样本、任何探测数据,都更加珍贵。”
“思维号”依旧在虚空中静静漂浮,像一个小小的、完成了阶段性蜕变的茧。船内的三人,不再言语,各自沉浸在这里程碑式的反思之中。后怕依然存在,但那已不再是主导;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历经淬炼后的沉静,一种窥见宇宙奥秘一隅后的谦卑与渴望,以及一种……对接下来通往银心那未知旅程的、更加坚定的内在力量。
第一百章,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被深刻赋予了意义的、全新的起点。
喜欢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遨游宇宙系列之银河系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