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医院的樱花树迎来第三十个春天时,樱禾的办公室里多了一个特殊的展柜——里面陈列着四代人的“温暖信物”:老主任的黄铜听诊器、湘琴的蓝皮护理手册、樱禾的樱花护照,还有小远研发的第三代樱花贴纸机。五十岁的樱禾穿着藏蓝色的医生制服,胸前“国际罕见病护理联盟终身荣誉主席”的徽章被阳光照得发亮,指尖划过刚修订完成的《全球儿童罕见病护理白皮书(2055版)》,封面上的樱花、茉莉花与极光图案交织,像一首写满传承的诗。
“樱禾主任,南极护理站发来视频,小远带着团队成功为科考人员开展了首例‘极地心理干预’,还教会当地保育员用极光贴纸安抚动物应激反应呢!”助理小张抱着平板电脑跑进办公室,屏幕里的小远穿着厚厚的防寒服,身后是皑皑白雪,手里举着一枚印着樱花的极光贴纸,笑得和年轻时的樱禾一模一样。
樱禾接过平板,眼眶瞬间湿润。二十年前小远第一次跟着她去肯尼亚,还在为给孩子贴贴纸紧张得手心冒汗;如今的他已是国际知名的护理发明家,不仅升级了“文化适配护理工具包”,还在南极、沙漠等极端环境下开辟了“特殊场景护理模式”,就像当年直树突破罕见病手术瓶颈一样,永远在挑战护理领域的新边界。
“告诉小远,下个月的‘全球护理传承大会’,我给他留了‘青年领袖论坛’的主场位。”樱禾的声音带着笑意,手指轻轻点了点屏幕里的极光,“让他把南极的星空照片多带些回来,我们要把它印在新版白皮书的扉页上,告诉全世界,温暖能抵达任何角落。”
小张刚走,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萌萌推着轮椅走进来,轮椅上坐着头发全白的戴维教授——他已年过九旬,却坚持每年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来湘南医院,说是“要在樱花树下再跟老朋友们喝一次茉莉花茶”。“我的樱禾,你看我带了什么?”戴维颤巍巍地举起一个牛皮本,里面是他六十年前的护理笔记,扉页贴着当年樱禾送他的干茉莉花,“这是我留给小远的礼物,里面记着我这辈子遇到的所有难题,或许能帮他少走些弯路。”
樱禾连忙接过笔记本,小心地放在展柜里,与老主任的听诊器并排摆放。萌萌笑着补充:“樱禾,我们护理部刚收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感谢信,说‘樱花护理模式’已在全球120个国家落地,帮助了超过500万罕见病儿童。对了,晓宇的儿子晓风,还为每个护理站设计了‘传承墙’,把当地护士的故事都画成了插画呢!”
晓风的插画樱禾上周刚见过——画里的湘南医院樱花漫天,年轻护士带着孩子做康复游戏,白发的湘琴正给实习护士讲当年照顾萌萌的细节,直树坐在一旁整理病历,远处的李爷爷茶站里,李阳正给孩子们煮茉莉花茶。这幅画被印在大会邀请函的封面,旁边写着“三十年传承,亿万人温暖”。
“对了,戴维叔叔,我爸妈今天要去护理传承馆给年轻护士上课。”樱禾想起父母,眼里满是温柔,“我妈说要带当年萌萌画的《白衣天使》,我爸则准备讲他第一次做罕见病手术的故事,说要让年轻人知道,医学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八十岁的湘琴扶着直树走进来,两人虽已步履蹒跚,却依旧手牵着手——湘琴退休后一直在“护理传承课堂”授课,直树则坚持每周出门诊,直到去年才被樱禾“强制”休息,却依旧每天在家整理病历,说“要给小远留些有用的东西”。
“戴维先生,好久不见!”湘琴握着戴维的手,笑容依旧温暖,“我给你带了今年的新茶,是李阳特意为你煮的,比往年的更甜些。”直树则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文件,是他整理的《罕见病手术并发症处理手册》,“这是我留给小远的,里面记着我这辈子遇到的所有棘手情况,或许能帮他应对突发状况。”
戴维接过茶和手册,眼里满是感慨:“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认识了你们一家。你们让我明白,护理不是一份职业,而是一场跨越世代的约定,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温暖诗篇。”
中午,一行人去了“李爷爷茉莉花纪念馆”。纪念馆里挤满了人,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三十年的变迁:有李爷爷年轻时种茉莉花的身影,有湘琴第一次来茶站的青涩模样,有樱禾带着小远摘茉莉花的温馨场景,还有晓风画的全球护理站插画。纪念馆中央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茶站收集的所有“温暖信物”:李爷爷的煮茶壶、湘琴的薄荷糖盒、樱禾的樱花徽章,还有小远的第一台贴纸机。
“樱禾阿姨,你看这茉莉花,每年都开得这么好。”李阳的儿子李星,正给孩子们讲当年的故事,“我爷爷说,茉莉花的香气能传很远,就像我们的温暖,能传到全世界每个角落。”
樱禾接过李星递来的茉莉花茶,茶香萦绕鼻尖,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跟着李爷爷学煮茶的场景。老人总说“茶要用心煮,人要用心待”,这句话,她记了一辈子,教给了小远,如今又传到了李星手里。“李星,下个月的大会,我们想在纪念馆设分会场,让全世界的医护人员都看看,平凡的温暖如何变成伟大的传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