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医院的樱花树又添了一圈深褐色的年轮,樱禾的樱花护照已经贴满最后一页。二十五岁的她穿着淡蓝色的医生制服,胸前别着国际儿科医学会的徽章,正站在医院新建的“全球罕见病护理中心”前,看着工人将一块刻有“传承”二字的石碑嵌入地面——这是她和萌萌一起提议建的,石碑背面刻着所有曾为罕见病护理付出过的名字,从老主任到刚入职的护士,从李爷爷到已经成为插画师的晓宇。
“小禾,戴维教授的视频连线要开始了。”湘琴走过来,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护理手册,封面上“袁湘琴”三个字已经有些褪色,却是樱禾从小最珍视的“宝贝”。“他说这次连线要宣布一个重要消息,跟‘全球罕见病儿童救助基金’有关。”
樱禾接过手册,指尖拂过扉页上母亲年轻时的字迹——那是她第一次独立护理患者的记录,里面详细写着如何用薄荷糖安抚紧张的萌萌,如何用茉莉花茶帮李爷爷缓解失眠。“妈,我昨天整理老主任的遗物,发现他当年给爸爸的手术批注里,写着‘医学是有温度的科学’,这句话我刻在护理中心的墙上了。”
直树从中心内部走出来,白大褂上别着和樱禾同款的徽章,只是他的徽章边缘已经磨得发亮。“里面的‘记忆锚点护理展区’已经布置好了,放了你整理的12个国家的案例,还有晓宇新画的插画——他说要把我们一家的故事,画成《白衣星光》的续篇。”
三人走进中心的会议室,屏幕里的戴维教授头发已经有些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看到他们,他笑着举起手里的文件:“我的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全球罕见病儿童救助基金’已经筹集到第一笔资金,我们决定在湘南医院设立亚洲区总部,由樱禾担任负责人!”
樱禾愣住了,随即眼里泛起泪光。她想起十八岁那年,跟着父母去非洲支教,看到当地孩子因为缺医少药只能忍受病痛时,她在日记本上写下“要让全世界的罕见病儿童都能得到温暖的治疗”。现在,这个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戴维叔叔,谢谢您。”樱禾的声音带着哽咽,“我一定会做好这份工作,把我们的护理理念传递到更多地方,不辜负您和爸爸妈妈的期望。”
戴维笑着摇头:“不,樱禾,你不需要辜负任何人的期望。你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你在印度开发的‘视觉化沟通指南’,帮助了超过500名语言不通的小患者;你在非洲推广的‘社区护理模式’,让当地护士学会了用简单的工具做康复训练。你比我们所有人都做得好。”
视频连线结束后,萌萌带着一群年轻护士走进来。她已经是湘南医院的护理部主任,白大褂上别着“全国优秀护士长”的徽章。“小禾,恭喜你!我们护理部已经准备好了,随时配合你开展救助基金的工作。对了,晓宇的插画已经挂在中心的走廊里了,你快去看看!”
樱禾跟着萌萌走到走廊,墙上的插画吸引了她的目光——第一幅画的是湘琴在监护室里给萌萌讲故事,第二幅画的是直树在手术台上抢救患者,第三幅画的是她在非洲给孩子贴樱花贴纸,第四幅画的是一群不同肤色的孩子手牵手站在樱花树下,旁边写着“温暖无国界”。
“晓宇哥哥说,这组插画叫《传承的温度》。”萌萌轻声说,“他还说,等救助基金的第一个项目启动,他要亲自去现场,把孩子们的笑脸画下来,做成画册送给全世界的医护人员。”
樱禾看着插画,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小时候,晓宇哥哥教她画樱花;想起中学时,他帮她把护理笔记画成漫画;想起大学时,他为她的支教活动设计宣传海报。这些年来,他一直用自己的画笔,记录着他们的故事,传递着他们的温暖。
下午,樱禾带着父母去了李爷爷的家。老人已经九十多岁了,身体依旧硬朗,院子里的茉莉花树长得比以前更高了。看到他们,李爷爷连忙让保姆端出刚泡的茉莉花茶:“小禾,听说你要负责救助基金的工作了,爷爷真为你高兴!这茶是今年新摘的,你带点去,给救助基金的孩子们尝尝。”
樱禾接过茶罐,看着院子里的茉莉花树,忽然想起小时候,她跟着李爷爷摘茉莉花,爷爷告诉她“花要用心养,人要用心待”。这句话,她一直记在心里,也成了她护理工作的准则。
“爷爷,下半年我们救助基金要在非洲启动第一个项目,我想带您种的茉莉花种子去,让当地的孩子也能种茉莉花,也能感受到您的心意。”樱禾说。
李爷爷笑着点头:“好啊好啊!爷爷这就去给你找种子,你一定要告诉那些孩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茉莉花一样,在阳光下努力生长。”
离开李爷爷家,他们去了医院的樱花道。樱花开得正盛,粉色的花瓣落在地上,铺成一条美丽的花路。樱禾牵着父母的手,慢慢走在花路上,就像小时候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