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宫闱暗涌,新秀入局
帝后凯旋,京城焕然一新。南巡肃清江南的功绩传遍朝野,夜玄宸的威望如日中天,再无人敢质疑这位年轻帝王的权威与手段。苏云昭贤德睿智之名亦随之远播,母仪天下,风范卓然。
朝堂之上,因江南一批官员落马,空出了不少紧要位置。夜玄宸借此机会,大力提拔了一批在南巡中表现出色、或素有名望的年轻官员,充实各部院,试图为这架古老的帝国机器注入新的活力。朝局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锐意进取的新气象。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涌从未停歇。
这一日,夜玄宸于御书房批阅奏章,苏云昭在一旁替他整理文书。新任吏部侍郎,出身清河崔氏的年轻官员崔琰,正在禀报官员考核事宜。崔琰年方廿五,进士及第,因在南巡期间于地方任上政绩卓着,被破格提拔,其人风姿俊朗,言辞敏锐,颇得夜玄宸赏识。
崔琰禀事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夜玄宸听得频频颔首。奏对完毕,崔琰并未立刻退下,而是微微躬身,呈上一份用火漆密封的卷宗。
“陛下,此乃臣在整理江南旧档时,偶然发现的一份前朝密录副本,其中记载了一些……关于兰台别业及前朝宗室秘辛,或对陛下追查前朝余孽有所助益。因事关重大,臣不敢擅专,特呈陛下御览。”崔琰声音平稳,目光清澈。
夜玄宸眸光微动,接过卷宗:“崔爱卿有心了。”他并未当场打开,只是淡淡问道,“此物,从何而来?”
崔琰从容答道:“回陛下,乃是在清理已被查抄的杭城前通判府邸书库时,于一暗格中发现。因其上标记着前朝内府印记,且内容敏感,故当地官员未敢擅处,随其他证物一并封存送京。臣因负责梳理江南吏治档案,故而得见。”
理由合情合理,态度不卑不亢。
“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吧。”夜玄宸挥了挥手。
“臣告退。”崔琰躬身一礼,步履从容地退出了御书房。
待他离去,夜玄宸才拆开火漆,与苏云昭一同观看那份密录。其中确实记载了一些兰台别业的建造细节,以及前朝末期几位宗室子弟的隐秘活动,虽未直接提及宇文皓,但一些时间与事件的对应,隐隐勾勒出前朝覆灭前,部分宗室暗中布局、以图后事的轮廓。
“这份密录,虽非关键,但确有一定价值。”苏云昭仔细看过之后,轻声道,“这位崔侍郎,倒是敏锐。”
夜玄宸放下密录,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崔琰……清河崔氏,百年望族,在前朝亦曾显赫。其族中子弟,入朝为官者众,关系盘根错节。他此举,是单纯为国尽忠,还是意在……投石问路?”
帝王心术,让他习惯性地审视着臣子行为背后的深意。崔琰在此刻献上这样一份东西,时机拿捏得恰到好处。
苏云昭明白他的顾虑,沉吟道:“清河崔氏家风严谨,以诗礼传家,在前朝覆灭时并未过多纠缠,本朝以来也算安分。崔琰此人,臣妾观其言行,似有报国之志,而非投机钻营之辈。或许,他真是想借此展现能力,为陛下分忧。”
她顿了顿,又道:“不过,陛下谨慎些也是应当。如今朝局初定,各方势力都在观望。这位崔侍郎是栋梁之材,还是包藏祸心,还需日后细细观察。”
夜玄宸颔首:“皇后所言甚是。是骡子是马,总要拉出来遛遛。若他真是可用之才,朕自然不会埋没。若其心怀叵测……”他眼中寒光一闪,“也休想瞒过朕的眼睛!”
他将那份密录收起,并未立刻深究,转而处理其他政务。但崔琰这个名字,已然在他心中留下了印记。
数日后,宫中举办赏花宴,以示帝后与民同乐,亦为融洽宗室与重臣关系。苏云昭于御花园中接待诸位命妇王妃,举止得体,谈笑风生,将场面打理得十分妥帖。
席间,一位新近入宫、封为“兰贵人”的少女,格外引人注目。她出身将门,父亲是此次南巡中在地方维稳有功的将领。兰贵人生得明艳活泼,能歌善舞,在宴会上表演了一曲剑舞,身姿矫健,英气勃勃,引得众人连连喝彩。连素来严肃的夜玄宸,也难得地露出了些许赞赏之色。
苏云昭微笑着看着,亲自赐下锦缎作为赏赐,言语间尽是勉励。然而,在她垂下眼睫饮茶的瞬间,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凝重。
她记得,南巡期间,似乎曾有密报提及,这位兰贵人的父亲,与江南某些背景复杂的商贾,有过一些不甚明朗的往来。虽然查无实据,但在这个敏感时刻,其女入选宫中,并且如此高调地获得圣眷,难免不让人多想。
是巧合,还是又一步棋?
宫闱之地,从来都不是单纯的风花雪月。每一个新面孔的出现,每一次看似寻常的晋升与恩宠,背后都可能牵连着前朝后宫的无数博弈。
赏花宴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但苏云昭知道,这表面的和谐之下,新的暗涌已然生成。崔琰的敏锐与进取,兰贵人的明艳与恩宠,如同投入湖面的两颗石子,或许微不足道,但也可能在未来,激起难以预料的波澜。
肃清江南的凯歌余音未绝,新的棋局,却已在紫禁城这巨大的棋盘上,悄然布下了新的棋子。帝后二人,仍需在这繁华与危机并存的宫闱深处,步步为营,明察秋毫。
喜欢乾坤一掷:王妃带空间穿乱了朝堂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乾坤一掷:王妃带空间穿乱了朝堂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