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地的炊烟刚稳定飘起三日,林砚就在扩建后的议事室召开了第二次全员族长会议。与上次规划领地不同,这次石桌上没有地图,取而代之的是七块刻着不同符号的木牌——分别代表“工匠”“猎手”“医者”“农夫”“卫士”“杂役”“孩童”。
“诸位请看,”林砚拿起刻着“工匠”的木牌,指尖划过粗糙的纹路,“现在各部落虽已混居,但技艺传承仍分散在各自族内:阿瘸子的工坊缺懂陶土的人手,沙陶的窑场缺懂金属修补的工匠,石松的挖掘队缺懂工具维护的好手。这样下去,技艺无法融合,效率也提不上来。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部落界限,按技艺重新整合人才。”
这话正中要害。沙陶立刻皱起眉:“族长说得对!昨天窑场的风箱拉杆断了,我们部落没人会修,只能等岩谷的工匠过来,耽误了整整半天烧陶进度。”
“我们更难。”负责狩猎的阿羽接过话头,“新加入的猎手来自不同部落,有的擅长设陷阱,有的擅长追踪,但彼此不熟,上次围猎一头巨角鹿,因为配合失误让它跑了,还伤了两个兄弟。”
青叶也点头附和:“青芷部落的医者懂草药辨识,我的人懂外伤处理,但遇到疑难杂症只能各自摸索,要是能整合起来,治病救人的把握更大。”
林砚将七块木牌在石桌上排成一排,目光扫过众人:“我计划成立三大‘技艺营’和四大‘职能队’。三大技艺营负责传承和革新技艺,分别是‘工巧营’‘狩猎营’‘医安营’;四大职能队负责日常运转,分别是‘农耕队’‘卫戍队’‘后勤队’‘启蒙队’。每个营队设统领一人,副统领两人,由各部落推选最优秀的人担任,不受原部落限制。”
话音刚落,议事室里立刻响起窃窃私语。打破部落界限是荒原从未有过的事,族长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凝聚力量,但也有人担心自家部落的技艺被“抢走”。石松迟疑着开口:“族长,要是我们部落的挖掘好手都去了工巧营,以后部落的事……”
“石松族长放心。”林砚立刻解释,“技艺营的人仍归属原部落,只是在技艺传承和任务执行时统一调度。比如工巧营接到挖掘矿道的任务,优先抽调石砾部落的人手,但同时会教其他部落的人挖掘技巧;等任务结束,大家再回到各自部落的岗位上。这样既能发挥专长,又能共享技艺。”
这个解释打消了众人的顾虑。冰风率先表态:“我同意!冰原部落擅长格斗,但不懂锻造,要是能让工巧营的人教我们修武器,卫戍队的战斗力肯定能提升!”
接下来的推选异常顺利。工巧营统领毫无悬念地由阿瘸子担任,副统领分别是擅长制陶的沙陶和擅长挖掘的石松;狩猎营统领由阿羽担任,副统领是冰原部落擅长追踪的寒风和石砾部落擅长设陷阱的石矛;医安营统领由青叶担任,副统领是青芷部落的老医者芷兰和浅溪部落擅长处理烫伤的溪月。
农耕队、卫戍队等职能队也很快确定了负责人:农耕队由青藤部落的藤老统领,卫戍队由拓直接管辖,后勤队交给擅长调度的沙棉,启蒙队则由青叶兼任,负责学堂的教学。
推选结束的次日清晨,三大技艺营的第一次“集结大会”在新工坊区的空地上举行。三百多名身怀技艺的族人按类别站成三列:工巧营的人手里要么拿着锤子、凿子,要么抱着陶土、矿石;狩猎营的人背着弓箭、步枪,腰间别着兽骨匕首;医安营的人则挎着药篮,手里捧着草药标本。
林砚站在高台上,看着整齐的队伍,声音洪亮:“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某个部落的工匠、猎手或医者,而是岩谷联盟的技艺传承者!工巧营要造出更利的武器、更巧的工具;狩猎营要带回更多的猎物、更准的情报;医安营要治好更多的族人、更险的伤病。我向大家保证,只要你们用心钻研、全力付出,联盟会给你们最好的待遇——工巧营的工匠优先使用新工具,狩猎营的猎手优先配备星陨步枪,医安营的医者优先分配最好的草药田!”
台下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对荒原人来说,“优先待遇”意味着认可与尊重,比任何承诺都更有说服力。
大会结束后,三大技艺营立刻投入到革新中。工巧营的工坊里,阿瘸子正带着沙陶和石松研究“组合式工具”:“石松,你们挖掘用的镐头太笨重,我让工匠在镐头和木柄之间加个铜制活扣,不用时能拆下来,方便携带;沙陶,你看这陶轮,我在轴上加个青铜轴承,转起来更稳,烧出的陶器不会变形。”
沙陶捧着改良后的陶轮轴,眼睛发亮:“这东西太好用了!以前做一个大陶罐要半天,现在说不定一个时辰就能做好!”石松则拿着可拆卸的镐头试了试,重量减轻了一半,挖掘时却更省力,当即让手下的族人跟着工匠学习制作。
更让人振奋的是“跨技艺合作”。阿瘸子发现陶土混合能量矿粉末后,耐火性会大幅提升,立刻让沙陶试验“能量陶窑”;石松在挖掘矿道时发现,用铜制管道能将山泉水引到工坊,又联合工巧营的铜匠打造输水管道。短短五天,工巧营就产出了可拆卸工具、能量陶窑、输水管道等十多种新造物,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三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