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转向太后,笑道:“母后,您看婉清此法如何?”
太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哀家觉得甚好。既能节俭,又不失体统,更能惠及百姓,一举数得。皇帝,婉清这孩子,是个有心的。”
这一声“婉清”,从太后口中唤出,亲近之意不言而喻。
皇帝心情大悦,看着朱婉清的目光充满了欣赏:“才人此举,为朕解一忧矣。传朕旨意,冬至节宴,便依朱才人所议原则,由内务府会同光禄寺仔细拟定章程上来!节省之资,按才人所言,购置米布,赏赐孤寡及边军家属,旨意要写得漂亮!”
“奴才遵旨!”御前太监连忙躬身应下。
皇帝又对朱婉清温言道:“你很好。往后若再有此类想法,可直接向朕或皇后禀明。”
这便是给予她一定的建言权了,虽是有限度的,却已是莫大的恩宠和信任。
“臣妾谢皇上、太后娘娘隆恩!”朱婉清再次深深下拜,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知道自己这一步,走对了。
她没有谈论军国大事,没有干涉朝政,只是在一个帝王家事的细节上,提供了一个更巧妙、更得体的解决方案。她展现的价值,超越了美色与才情,是一种更为稀缺的——能为君王查漏补缺、排忧解难的“解语花”与“贤内助”的潜质。
从寿康宫出来时,皇帝甚至特意让她同行了一段路,问了问她近日读什么书,抄经可还辛苦,语气温和,如同寻常夫妻间的闲话家常。
这一幕,落在无数暗中窥探的眼中,所引起的震动,远比任何赏赐都更加强烈。
喜欢重生之婉清传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重生之婉清传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