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区的寂静,是一种被精心编制和维护的产物。
它并非自然的安宁,而是所有杂音被绝对掌控、所有变量被严格约束后的死寂。
在这死寂之下,“守夜人”系统如同一位永不疲倦的上帝,掌控着一切。
然而,再绝对的掌控,也无法囊括所有已存在的过去。
在第七区庞大架构的某些早已被遗忘的角落,一些不属于当前“秩序”的古老脉动,仍在以自己的方式,缓慢地呼吸。
“摇篮”前厅,巨大的蓝色水晶核心依旧缓慢旋转,散发着柔和而冰冷的光辉,维持着它已持续百年的沉默。
距离它不远,就是通往核心静滞库的入口。
那里,尚云起仍在绝对零度的禁锢中,依靠那一点与林珂同步的量子节律光点,维系着意识不灭。
但在更下层,一个甚至连当前“守夜人”系统最高权限日志中都未曾详细记载的区域,存在着另一个静滞库。
它的编号是“Delta-Omega”,在古老的设计图中,它被标注为“原型体封存区”或“项目残响收容所”。
这里封存着的,是比“普罗米修斯之火”更早期、更不稳定、甚至无法被明确分类的实验副产品和一些被认为过于危险而无法销毁的“失败”原型。
这里的静滞舱样式古老,监控设备稀疏,能量供应维持在最低限度,仿佛第七区刻意想要遗忘这个地方。灰尘和冷寂是这里的主旋律。
在众多落满尘埃的静滞舱中,有一个编号为“07-Alpha”的舱体。
它的记录简单而模糊:【项目:回声。状态:永久静滞。风险:未知(不可观测)。注释:所有唤醒尝试均失败。维持现状。】
此刻,就在“守夜人”底层古老协议因近期一系列异常而开始无声涌动之时,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07-Alpha号静滞舱内部,某种变化正在发生。
舱内封存的,并非人类形态,更像是一团不断变幻形态的、半透明的银色胶质。
它没有意识,没有思维,甚至很难被定义为“生命”。
在漫长的静滞中,它一直保持着绝对的惰性。
但此刻,那团银色胶质核心深处,一个极其微小的奇点,毫无征兆地…闪烁了一下。
这不是能量的波动,也不是物质的改变。
它是一种…“信息”的脉动。一种纯粹抽象的、关于“存在”的确认信号,微弱到无法被任何已知物理仪器探测。
这脉动的频率,极其巧合地,与渗透到第七区底层的、那些由尚云起和林珂共同“制造”的异常熵增涟漪,产生了一种超越物理规律的、纯粹数学上的…谐振。
仿佛一个沉睡数十年的古老音叉,被远方一群微弱却同频的振动悄然唤醒。
07-Alpha内部的银色胶质,那绝对的死寂被打破了。
它开始以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极其缓慢地…“吸收”这些弥漫在第七区信息基底中的、微弱的异常谐波。
它没有因此获得意识或力量。
它只是变得更加…“活跃”了一点点。其内部结构出现了一种趋向于更复杂模式的微弱倾向。
这种倾向本身毫无意义,却像一滴落入绝对平滑液面的油滴,开始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向周围扩散极其细微的“信息涟漪”。
这涟漪穿透了古老静滞舱的屏蔽,融入了第七区本就存在的背景能量场中。
它太微弱,太奇特,根本无法被识别为威胁或异常。
它就像一段无意义的随机噪声。
然而,当这段新的“噪声”加入到底层协议-7-Alpha(“织网者”)正在构建的概率云模型中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原本,模型正在计算尚云起、林珂、手提箱、数据碎片之间的潜在关联,概率值增长缓慢近乎停滞。
但这段来自07-Alpha的、带有独特数学特征的“噪声”的加入,如同在一盘陷入僵局的棋局中,落入了一颗颜色迥异的新棋子。
“织网者”协议无法理解这新信号的意义,但其模糊逻辑开始将其作为一个新的变量纳入计算。
突然,概率云发生了剧烈的、混沌的演变。
几个原本被认为关联度极低的事件节点,因为这新变量的插入,其之间的概率连接强度骤然提升了数个数量级!虽然绝对值依旧很低,但那种“跃升”的趋势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显着的异常事件!
尤其是“静滞库SYQ-001的能量节律”与“花园LIN-K的能量签名”之间的隐性关联概率,第一次突破了“随机噪声”的范畴,达到了一个可以被标记为“值得留意”的阈值(0.01%)。
同时,“织网者”还计算出,这个新出现的,来源指向“Delta-Omega-07Alpha”的未知信号,与“废弃物堆放区G-12的异常反射信号”(阿里斯的手提箱)之间,也存在一个虽然微弱、但统计学上无法忽视的关联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