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乐对“星海资本”那份涉及前沿科技的邀约表现出的一丝兴趣,如同在深水中投入了一颗小小的石子,涟漪尚未荡开,却似乎已经惊动了某些隐藏在更深、更暗处的生物。
周胖子还在对着那份自动回复了无数商业邀约的模板啧啧称奇,又对李长乐唯独对那家听起来玄乎的“星海资本”另眼相看表示不解时,李长乐面前的数个监控屏幕,几乎同时闪烁起了代表“异常”和“高危”的红色警示框!
“嗯?”李长乐的目光瞬间从邮箱界面收回,眼神微凝,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舞动,调出详细的警报日志。
警报一:资金流向监控异常。 他设置用于监控那几个水军工作室及其关联账户的资金流动的程序,捕捉到一笔不同寻常的、来自海外离岸账户的巨额资金,几乎在李长乐向网监和媒体发送证据的同时,注入了其中一个即将因为他的举报而焦头烂额的工作室账户。这笔资金的目的并非维持运营,而是要求其立刻销毁所有与“长乐未央”及赵家相关的数据,并安排核心人员“紧急休假”。
对方反应极快,且手段干脆利落,试图在网监介入前切断线索,弃车保帅。
警报二:数据拦截与反追踪。 几乎在李长乐发送证据邮件的同时,一股强大的、技术力极高的数据流试图半路截取那两个加密文件包。对方的入侵手法极其老辣,并非蛮力攻击,而是利用了几个几乎无人知晓的网络底层协议漏洞,悄无声息地试图进行窃听和重定向。 若非李长乐使用的加密信道和跳转方式是他自定义的、远超当前民用技术水平,恐怕真会被对方得手。即便如此,对方在失败后,也立刻切断了所有痕迹,消失得无影无踪,反追踪的难度极高。
警报三:针对性的扫描与探测。 几乎在“星海资本”的邀约得到李长乐简短回复后的几分钟内,数股极其隐蔽的、来自全球不同节点的数据流,开始对他的几个常用加密IP地址进行试探性扫描。这些扫描并非大范围的撒网,而是极具针对性,手法专业,显然是在试探他的安全防护水平,甚至试图分析他的技术习惯。
这些攻击和试探,与之前赵文轩雇佣的那些只会无脑泼脏水的水军,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
冷静,精准,高效,且目的明确——保护(水军工作室)、拦截(证据)、试探(李长乐本身)。
周胖子也注意到了屏幕上的红色警报和李长乐骤然严肃起来的神情,顿时紧张起来:“乐哥?怎么了?又是赵家那孙子搞鬼?他们还没完没了了?”
“不是赵家。”李长乐的声音依旧平静,但眼神却锐利如鹰,紧紧盯着屏幕上那些一闪即逝的攻击痕迹和数据流分析报告,“赵家没这个技术实力,也没这种反应速度。”
他快速操作,调动了更多的计算资源,试图对那几股神秘的攻击流进行深度分析和溯源。
对方的反侦察意识极强,所有的操作都通过层层肉鸡和经过特殊加固的匿名网络进行,核心IP地址隐藏得极深。
但李长乐毕竟是李长乐。
在绝对的技术实力面前,没有绝对完美的隐藏。
经过近十分钟的激烈攻防和数据博弈,他最终成功锁定了其中一股最具威胁性的数据流的最终跳板——一个位于北欧某国的、看似普通的商业服务器机房。但进一步溯源发现,该机房的真正所有者,是一个注册在维京群岛、背景极其复杂的空壳公司,其主要业务范围……恰好包括“航空航天信息咨询”和“高风险投资管理”。
这个业务范围,与“星海资本”邀约中提到的某些投资领域,存在着微妙的、令人不安的重合。
李长乐的眼神彻底冷了下来。
他之前的判断没错。
“星海资本”的邀约,或许本身并无恶意,甚至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接触真正核心圈层的机会。
但这份邀约,同时也像一个信号放大器,或者一个诱饵,将他暴露在了一个更深、更隐蔽、也更危险的视野之下。
有“同行”,或者说,“潜在的竞争对手”,注意到了他。
并且,对方显然拥有着不逊于、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他的资源和技术实力。其行事风格,冷静、果断、且毫不拖泥带水,带着一种属于老牌势力的、居高临下的试探和谨慎。
他们似乎并不想直接与李长乐为敌(至少目前看来),但也绝不允许他这样一个突然冒出来的、无法掌控的变量,轻易触碰他们的核心利益圈。
那笔注入水军工作室的资金,是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引火烧身,是一种切割和止损。 那试图拦截证据的数据流,是为了掌控信息,或许也想拿到那些黑料作为自己的筹码。 那针对性的扫描探测,则是最直接的警告和摸底:我们知道你了,亮出你的底牌,或者,知难而退。
周胖子看着李长乐屏幕上那些他看不太懂、但感觉非常厉害的分析图和溯源结果,紧张地咽了口唾沫:“乐哥……这……这又是什么来头?听起来比赵家牛逼多了啊……他们想干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