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将读书的乐趣归纳为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在这一境界中的读书者,凡是书中所说的一切,都信以为真,并奉为佳馔,甘之如饴。第二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虽在看书,却怀疑书中所说的一切。怀有一种怀疑的态度来对待书中的描述,却说不出怀疑的理由,更提不出自己正确的观点或主张。第三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最高档次的读书境界。已达到这个境界的读书人,已看透了作者所述的本质。不会被作者云遮雾绕的描述所迷惑,甚至能读出书本之外的意思。能通过阅读,举一反三,触类傍通,达到作者尚且没有达到的境界。
就那时的我来说,虽然,喜欢阅读和思考,充其量也只能是厕身与第一境界而已。况且,那时能借到的书籍又是十分稀少。能一册在手,管它良莠,能让眼睛愉悦,能任思想驰骋而已。对阅读的饥渴,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但那时的我,似乎常常陷于这种难以忍受的境况中。
那个时代,有一种书,似乎在私底下广为流传。这种书,被称之为手抄本。手抄本对人的吸引力大,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非正规出版,本身便带有很大的神秘性。而且,是靠人工抄写才得以流传,如果内容不吸引人,谁愿意花这么大的精力去逐字逐句地将整部书抄下来?二是手抄本给当时被禁锢的世界打开了一扇通往从不知道的外界的门,原来门外的世界居然如此地缤纷多彩。这能让人不趋之如鹜吗?
那时的手抄本似乎有好多本,有《少女的心》、《第二次握手》等等。我虽神往之,却一直无缘识荆。许多年后,《第二次握手》倒是正式出版了。报上多有报导,我还特意去买了一本,认真拜读了一番。不过如此,文笔略显稚嫩,从小说的角度看,故事情节的安排也不能算跌宕起伏。何以在那个年代会传得如此地神秘,而最后以手抄本的形式得以广为流传呢?倘如当初干脆大大方方地让它出版,也不见得会引的万人争相手抄流传这样的火爆吧!我总觉得这部书得以流传,是因为人们的猎奇心理在作怪。越是难以得到手的东西,便越加显得珍贵,越加显得神奇。
《少女的心》却一直未见出版。据说是一本极其**的书。因为我一直未能见其真面目,自然无法知晓此书究竟如何地**法。许多年以后,被称为中国笫一*书的兰陵笑笑生所着的原版《金瓶梅》,我倒是有幸认真拜读过。也不过如此啊,书中所述,已婚男女都曾经历过的情事,似乎也并不值得如此大惊小怪。只是世人做了却不说,而书中则活灵活现地描述了。
人类的情事,性事,是人类赖以繁衍的根本,这本应该是值得大力歌颂的事,用得着如此地讳莫如深吗?将其作为丑事,见不得人的事,本身便是心理不正常。社会的道德准则缘何将其视为毒蛇猛兽,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哥德说:“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是人的天性。如果人类失去了天性,难道还有人性的存在吗?
可以猜想《少女的心》,也只不过是讲述了少女在怀春时的种种绮丽的情思和梦幻吧!这值得如此地大张挞伐吗?我以为,少女的情思和梦幻哪怕再绮丽,也是人性的自然宣泄,似乎不应该加以贬斥乃至挞伐;应该加以挞伐的,是人们自以为窥破少女情思后的那一份叵测。当然,那时的我,并没有能如此深入地考虑这些问题,我只是久闻有这样一部手抄本,为自己一直未能借到手而遗憾。
但是,我毕竟还是借到了另外一本书。这是一本叫做《幸福的结婚》的书。不是手抄本,是一本印刷得很粗糙的薄薄的书。我已忘了是谁传给我的,上午给我,下午就急着要回去。我只能利用中午的时间,一个人躲在楼下的灶彼间里,面红耳赤地紧张翻看着。
这应该是一本生理方面的教科书,书中详细介绍了男人,女人的生理结构,身体构造。书中有一些图片,不是人工绘制的,而是货真价实的照片。照片在印刷后虽然有些模糊,毕竟比人工绘制的真实了许多。男女的不同器官也十分真实地罗列其中。书中介绍了男人……(此处略去10字)明显变化;也介绍女人……(此处略去26字)等等。以及男女**的几种最常见的**,描述这几种**的插图是人工绘制的。虽画得简单,却一目了然。
……(此处略去247字)
这本书,也让我回忆起了幼年时,去农家的屋后土夯墙上捉蜂蜜时,从洞孔中窥见的屋内床上的那一幕;回忆起了少年时,在“小五房”屋后的乱瓦堆里捉“财鸡”,遭人垢骂后,钻进宅院,从板壁洞孔中窥见的那个情景。这些场景,原来在我的记忆深处是呆板的,是不连贯的;而此时此刻却突然活泛了起来,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