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次的牛奶事件让江河深刻明白掌控话语权的重要性,本来他有些犹豫是自己做社交平台还是等将来直接投资他们。可是现在他不想等了,正好给梁超找个正经事做,他在网店这边有些大材小用了。
江河对社交平台的设想就是后世的微博,他知道后世的微博成功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是它背靠新浪这个大平台,微博出来后,新浪将大量的流量导入,让它的起点就非常高。
第二个要素就是它的破局方式,它邀请大量的明星注册,明星都是自带流量的,而明星的话题就会把他们的粉丝和媒体都给吸引到微博上。
第三是微博出现刚好切中市场的需要,这时的社交平台只有一家校内网还像点样子,不过它也是类似博客,而且主打熟人社交,注册要求必须是学生,虽然它很火,但也局限了它的客户群体。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已经渐渐失去看长篇大论的冲动,而微博这种简短的140字碎片信息和图片视频真的很对大部分人的胃口,往往大家都说字数越短,事越大,而讲好一件事情也并不需要长篇大论,一句话就可以。所以微博也是时代的产物。
那么问题来了,江河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想法,他要怎么把微博做起来?这也是他迟迟没有下手的原因,说白了还是底气不足。
所以这几天他就在思考破局方式,渐渐一个计划在他脑海中应运而生,他需要先做一款引流的产品,类似新浪又区别于新浪。
新浪上的讯息虽然都很专业,但是绝大多数的读者喜欢专业化的新闻和信息吗?其实并不需要,他们更愿意去看一些充满趣味的文章,比如后世出现的内涵段子之类的产品。那么内涵段子为什么爆火?就是老百姓更迫切需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感,而非说教式的文章和新闻。
那么把趣味和新闻结合就是一个很好的卖点。有谁规定了新闻就一定是严肃的。而且新浪上文章和新闻的作者都是邀约式的,也就是所谓的精英分子,其中还有大量的公知。江河要借鉴后世今日头条的打法,从农村包围城市。让广大的读者们都加入到内容的创造者大军中来。因为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这种打法是正确的。群众需要自己的发声渠道。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喜欢什么样的阅读方式,让他们自己写自己看。江河不生产资源,他只需要做一个资源展示的平台即可,做好平台的审核,不要踩红线,让它自我生长。
同时开发微博,两者绑定,相互引导,相互成就。虽然江河几乎没有根基,但是他有重生者的上帝视角和提前一年的布局,未必就不能成为社交媒体中的一匹黑马!
这几天他拉着梁超和小强几个一直在商量这件事情,也通过现在不同的门户网站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得到他们的肯定之后,江河就基本确定了这个项目。
不过这个项目的启动可不是他们几个就能搞定的,还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于是他把导员杨晓婉也邀请进来商讨。江河需要通过杨晓婉在学校的能量挖掘人才,让她参与项目的启动也是让她更清楚江河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她好对症下药。江河也正式的邀请杨晓婉担任辰星系公司的首任HR,杨晓婉没二话就答应了。
杨晓婉在了解具体情况后非常支持江河的想法,因为她这个学生终于要做一个高大上的项目,如果做成功了对于学校来说将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政绩,不光她脸上有光,连系里甚至学校里都是要沾光的。
所以也不能让学校白捡便宜。江河提出了要加入学校的专项扶持项目里去,需要学校提供创业场地,以及租借学校的服务器,最后一项就是人才的支持,这也是学校最看重的。学校拥有大量的学生是不错,但是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实习都是衡量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
这个项目一听就知道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以及文学院的学生,虽然理工大的文学院有名无实,大小猫没有两只。
江河在杨晓婉的陪同下参与了系领导组织的项目研讨会。学校方面非常肯定也表示支持,江河提出的条件,学校方面完全放开资源。主要还是江河目前的战绩在学校里是可圈可点的。
首站夜市一炮而红,然后在淘宝网上嘎嘎乱杀,短短两个月成交额已经突破百万,更何况还有连锁奶茶店,现在已经有两家分店,而且生意非常好。虽然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步子走的非常稳,未来可期,江河绝对是这届学生中最有前途的商业天才。学校又不傻,这么好的人才不扶持,那还能扶持谁?
于是学校就在创业基地划拨了300平的办公场地,而且是免费的,不过学校的服务器是需要收费的,毕竟这个服务器,学校是有实际支出的。并给江河提供二十万的扶持基金。在项目正式启动时就会划拨到新的公司账户中去。
江河在做事上本来就不是磨叽的人,确定的工作的开展方向就马不停蹄地的开干,让代办第一时间帮忙注册了公司,辰星科技有限公司,提前申请《网络出版许可证》等资质。项目名称就叫:天天头条。先从网店那边抽调20万启动资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