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清尘静室周围自发汲取缓冲区混沌能量的现象,让风无极(焦炭树)在警惕之余,看到了新的可能。他意识到,凌清尘的恢复过程,本身也成了一种特殊的 “规则扰动源” ,并且与他操控的缓冲区产生了深度的、他尚未完全理解的耦合。
这既是风险,也是机遇。他不能阻止这个过程,但或许可以…… 引导 和 利用 它?
他将注意力从构思宏大的“影子银行”暂时收回,聚焦于眼前更实际的挑战:如何在凌清尘恢复和绿办监控的双重变量下,维持并优化他那脆弱的“隐性现金流”体系。
单纯的“规则添加剂”交易,虽然能带来资源,但天花板太低,且过于依赖那几个固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客户”。他需要一种更底层、更隐蔽、也更具有“粘性”的价值锚定物。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那些因为“道券”归零而与他产生连接的零星持有者身上。他们损失的,不仅仅是资源,更是一种 “预期” 和 “信任” 。这种基于“道券”的因果连接,虽然在“道券”归零后变得极其微弱,但并未完全断绝。
“既然‘权益凭证’(道券)失败了,那能否发行一种基于‘因果’和‘债务’的…… ‘道债’?”一个更加抽象,也更加大胆的念头在风无极意识中成型。
“道债”,不直接对应任何实物资产或未来收益权,而是锚定于他与持有者之间,因“道券”失败而产生的、未清偿的 “因果之债” !
他将自己(以及这片区域)定位为“债务人”,而那些持有者则是“债权人”。他承认这笔“债务”的存在,但并不承诺用灵石或资源偿还,而是承诺用他独有的 “规则服务优先权” 来逐步“偿付”!
具体而言:
1. 确认债务: 通过隐秘渠道,向所有原“道券”持有者发送一道经过“信息扰动迷雾”加密的意念,承认之前“道券”投资的失败,并明确将其转化为一笔以“规则服务”为偿付方式的“道债”。不同持有者根据初始投资额(换算后)拥有不同等级的“债权”。
2. 建立偿付机制: 定期(比如每半年),他将会根据“道债”等级,向“债权人”提供一定额度的、免费的“规则添加剂”试用份额,或者优先购买权,甚至是……一次性的、极其有限的“规则咨询”(比如,利用缓冲区感知,帮对方规避一次微小的规则风险)。
3. 债务升级与流转: “债权人”可以用新的资源“借”给他,提升自己的“债权”等级。高阶“债权人”之间,或许可以在他默认的情况下,进行“道债”份额的私下转让?
这本质上,是将一次失败的金融事故,转化为了一个基于“因果”和“未来服务”的、微型的 “债务关系网络” !他用虚无缥缈的“规则服务优先权”,重新锚定了这些分散的、微弱的“因果连接”,并将其系统化、价值化!
这比“道券”更隐晦,也更难被外界理解和监控。因为它不涉及任何明面上的价值波动,只存在于特定的因果联系和未来的服务承诺中。这就像在严苛的金融监管下,转向了更底层的、基于人际信任和长期合作的“关系型融资”!
风无极称之为 “因果杠杆”——用承认并系统化“旧债”的方式,撬动一个稳定的、隐秘的、具有长期价值的“客户关系网络”和“资源信息渠道”!
他立刻开始行动。
通过那些早已建立好的隐秘通信方式,一道道承载着“道债”确认和偿付机制的加密信息,悄然送达了炼器坊老道、小妖部落、散修等原持有者手中。
初始的反应是疑惑和谨慎的。用已经损失的投资,换一个虚无的“优先权”和未来的“服务”?这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拖延和安抚的借口。
但风无极随信息附赠的,是一份比之前样品量稍多、效果也更稳定一些的“规则添加剂”,并明确标注这是首期“偿付”。
炼器坊老道看着手中那包明显品质更好的“空间扭曲残渣”,又想起之前那枚效果出众的匿踪符,犹豫了。他损失的那些材料,对他来说并非不可承受。但如果能持续获得这种独特的、能提升他炼器效果的“添加剂”,长远看,或许并不亏?他甚至可以用这些炼制出的特殊法器,去换取更多资源。
那小妖部落和散修,也基于类似的考量,选择了默认为接受这份“道债”关系。毕竟,彻底断绝联系,他们什么也得不到;维持这层关系,至少还有可能获得一些有用的“小玩意儿”。
“道债”体系,初步建立!
虽然规模极小,但它成功地将那些松散的、可能产生怨念的“前投资者”,重新捆绑成了一个利益攸关的、沉默的“债权人团体”。风无极用极低的成本(一些缓冲区产出的“垃圾”),维持住了这条隐秘的供应链和情报网,并且为其注入了更强的“粘性”和“长期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