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日手动浇水,余小生愈发感受到局限——灵泉虽好,却需逐株浇灌,不仅耗费灵力与体力,还时常因力道不均,导致部分灵草根系受涝,部分则未能浸润。昨日孙老巡查时,见他额角汗珠,便提点道:“你木系灵根精纯,可学基础法术灵雨诀,引天地水汽凝雨,既省气力,又能均匀滋养灵草,对你日后修行也有裨益。”
这话正合余小生心意。他早听闻外门弟子可学基础法术,只是一直忙于任务与《青元诀》修炼,未曾涉猎。如今照料灵草的需求迫切,学灵雨诀恰是一举两得。
“孙老,弟子愿学灵雨诀,还望您指点。”今日一早,余小生便找到孙老恳请。
孙老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帛,上面用朱砂画着复杂的法诀图谱与掐诀手势:“这便是灵雨诀的法门。此乃外门最低阶的辅助法术,核心不在威力,而在‘精细’二字。需以自身灵力为引,沟通天地间的水汽,掐诀念咒凝而成雨,雨势需‘柔而不猛,细而不绝’,方能滋养灵草,不伤其根。”
他指着绢帛上的图谱,逐一讲解:“第一步‘引气诀’,需将灵力汇聚于指尖,掐‘坎水诀’,引动周围水汽;第二步‘凝露诀’,以木系灵力包裹水汽,使其凝聚不散;第三步‘灵雨诀’,口诀‘云从指尖生,雨润草木青’,灵力舒缓释放,催雨下落。”
孙老一边说,一边示范掐诀动作:拇指与食指相扣,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弯曲,灵力顺着指尖流转,空气中竟真的泛起一丝湿润的凉意,几缕细微的水汽在他掌心凝聚。“看到了?关键在灵力流转的节奏,木系灵根与草木同源,与水汽也有呼应,你需找到这份共鸣。”
余小生认真记下图谱与手势,接过绢帛,回到自己的灵草田旁,盘膝坐下钻研。他先默诵口诀,回忆孙老的掐诀顺序,手指笨拙地模仿,可刚一引动灵力,便出了差错——指尖灵力过于刚猛,直接将周围水汽冲散,别说凝雨,连一丝湿润感都未曾留下。
“心急了。”余小生暗忖,按孙老所言,放缓灵力流转。再次掐诀,这次水汽倒是凝聚了少许,可到了“凝露诀”阶段,灵力控制不当,水汽瞬间化作几滴水珠,重重砸在灵草叶片上,将一片清心草的嫩叶砸得微微弯折。
“力道还是重了。”他皱起眉头,继续尝试。一次、两次、三次……整整一个上午,余小生反复练习,却始终不得要领。要么是掐诀顺序错乱,引不动水汽;要么是灵力过猛,凝雨不成反伤灵草;要么是灵力不足,水汽凝聚即散,连半滴雨都落不下来。
正午的阳光渐烈,余小生额角的汗珠比往日更多,不仅是日晒,更是灵力消耗与挫败感带来的。他体内的灵力本就不算充盈,反复催动法术,此刻已有些滞涩,指尖也因频繁掐诀变得酸胀。
“罢了,先歇歇,找找症结。”余小生收起手势,坐在田埂上,翻看孙老给的绢帛。上面除了法诀,还有一行小字:“灵雨者,顺天应人,灵力如溪,水汽如萍,随溪而行,方得均匀。”
“顺天应人……灵力如溪……”余小生喃喃自语,脑海中闪过《青元诀》的修行法门,“《青元诀》讲究‘顺木之性,引气绵长’,灵雨诀是否也该如此?”
他尝试将《青元诀》的灵力运转方式融入灵雨诀,不再刻意发力,而是让灵力顺着经脉自然流转至指尖。再次掐“坎水诀”,指尖灵力柔和舒缓,如同春日溪流,缓缓溢出。这一次,周围的水汽不再被冲散,而是如同被溪流牵引,缓缓汇聚过来,在他掌心形成一团淡淡的水雾。
“有戏!”余小生心中一喜,连忙掐“凝露诀”,以木系灵力轻轻包裹水雾。这一次,他没有急于凝聚,而是感受着水雾与自身灵力的共鸣,感受着清心草叶片上的生机流转——木系灵根与草木的共鸣,竟真的带动了水雾的温和凝聚,水雾渐渐化作细密的水珠,悬浮在掌心上方。
最后一步,他默诵口诀“云从指尖生,雨润草木青”,灵力缓缓释放,悬浮的水珠化作细密的雨丝,从掌心飘落,如同春日细雨,均匀地洒落在身前的几分灵草田里。
雨丝轻柔,落在叶片上没有丝毫冲击力,只是缓缓浸润,顺着叶片流淌至根部,滋润着土壤。被雨水滋养的清心草,叶片上的光泽愈发莹润,生机流转得更为顺畅,甚至有几株之前略显萎靡的灵草,也渐渐挺直了腰杆。
“成了!”余小生心中狂喜,连忙稳住灵力,维持着雨势。他控制着灵雨的范围,从几分灵草田扩展到一亩,雨丝始终均匀细密,没有一处遗漏,也没有一处过涝。
“不错,终是摸到门道了。”孙老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脸上露出难得的赞许,“灵雨诀看似简单,实则最考较灵力掌控。你能在一日内入门,还能做到‘凝雨三分,润而不涝’,已是难得。切记,后续需勤加练习,让灵雨范围更广、控制更精,方能真正裨益灵草照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