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深入部队调研。每位教官都要深入到对应的连队和部门,全面了解中国士兵的体质、文化水平、训练程度、武器装备以及现有的战术条令和后勤体系。这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第二,制定教学大纲和训练规范。根据调研结果,结合德意志国防军的标准,制定出适合这支军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和训练计划。从单兵技能到班排战术,再到营连协同,必须形成体系。”
“第三,编写和翻译教材。这是最繁重的工作。我们需要将大量的德语军事教材、操典、手册,翻译成中文,并且要确保术语准确,易于理解。这项工作,需要翻译官的全力配合,也需要中方军官的协助,以确认术语的适用性。”
“第四,完善教学设施。张团长已经承诺采购所需的教学器材。我们需要根据清单,验收器材,并规划好如何使用它们进行教学。特别是靶场、工兵训练场和通讯训练场的建设,要提出具体要求。”
他将任务分解到每一位教官头上,要求明确,责任清晰。
德国教官们都认真记录,不时提出一些问题。
张阳在一旁听着,心中暗自点头。
专业的事情确实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这套严谨的计划,比他之前想象的还要周密。
“冯·施密特院长,各位教官,”
张阳在会议最后说道:
“你们的工作计划我非常赞同。请放心,我和我的部下一定会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需要什么,尽管向陈少校提出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三个月后,能够看到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军校顺利开学,并开始为部队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化军官!”
会议结束后,德国顾问团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他们分成小组,在翻译和陈小果安排的向导陪同下,开始深入新编第九团的各个营地、车间、仓库进行调研。
而张阳则一边督促发电厂设备的采购和建设,一边期待着陈小果从重庆采购的教学器材能尽快到位。
宜宾这座小城,因为这群德国军人的到来,悄然掀起了一场军事变革的序幕。
没有人知道这场变革最终会走向何方,但至少,希望的火种已经被点燃。
喜欢穿越抗日1937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穿越抗日1937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