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时分,天际刚泛起鱼肚白,一层薄如蝉翼的晨雾悄然弥漫开来。这轻柔的雾气宛如一层薄纱,带着丝丝缕缕的朦胧与静谧,轻柔地笼罩着宁静的云岭村。整个村庄仿佛被包裹在一个梦幻的世界里,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房屋,都在这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黎曼卿在这样的清晨中早早地醒来了。准确地说,她几乎一夜未眠。躺在床上,合作社的蓝图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在她的脑海中不断反复推演。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像放电影一样在她眼前一一闪过。她的内心既兴奋又充满了压力。她清楚地知道,目前手中的草案不过是在纸上谈兵,仅仅是一些文字的堆砌。而真正艰难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冰冷的文字转化为所有人都认同并且愿意自觉遵守的行动准则。这不仅需要智慧和耐心,更需要强大的领导力和协调能力。
按照往日的习惯,黎曼卿先是来到了坡地。一到坡地,她就径直走向发酵堆。经过仔细观察,她发现发酵堆的温度十分稳定,甚至比昨天还又升高了一点。这个细微的变化让她心中一喜,因为这预示着菌种活力旺盛,发酵过程进展顺利。此时,李叔正带着家人,按照她之前的要求,开始认真地整理畦垄。他们有的拿着锄头翻土,有的在旁边帮忙递工具,忙得不亦乐乎,为不久后的播种做着最后的准备。看到黎曼卿来了,李叔脸上立刻笑开了花,满是喜悦和期待。他热情地说道:
“黎妹子,瞅瞅这势头,准能成!”
那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
黎曼卿走上前去,蹲下身子,仔细地检查了一番发酵堆和畦垄的情况。检查完后,她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道:
“李哥,辛苦了。等基质完全腐熟,咱们就下种。这几天可是关键时期,一点都不能松懈。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最终的收成,咱们必须得把好关。”
李叔拍了拍胸脯,大声说道:
“你就放心吧!俺们晓得轻重!”
那坚定的语气让黎曼卿心里踏实了许多。
离开坡地后,黎曼卿直接前往了村委会。她心里明白,现在正是趁热打铁的好时机,必须将合作社的事情往前大力推进。她深知,合作社的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每一个阶段都至关重要,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老支书张建军正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静静地看报纸。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看到是黎曼卿进来了,便放下手中的报纸,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和蔼地说道:
“黎家妹子,这么早?是为合作社的事来的吧?”
黎曼卿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从帆布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那份修改后的章程草案。这份草案经过她的精心修改,变得更加厚实了几分。她认真地说道:
“支书,草案我又细化了一下,特别是出资、分红和理事会选举这些大家可能关心的地方,我都写得更清楚了。您再过过目。”
张建军接过草案,粗略地翻了一下后面新增的条款。当他看到关于风险承担和成员除名的部分时,不禁微微点头。这些条款清晰明了,责任划分得十分分明,就连他这个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老基层都挑不出毛病。他在心中再次惊叹于黎曼卿的老辣和周全,没想到她考虑问题如此周到。
“章程是没问题了。”
张建军放下草案,轻轻地敲了敲桌面,严肃地说道:
“接下来,你得说服大家。光我们几个点头可没用,得开村民大会,让大家伙儿都听明白了,自愿加入才行。这事儿啊,急不得,得一步步来。”
黎曼卿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
“我明白。所以我想,能不能先搞一个‘筹备会’?把有意向的几户,还有村里一些有威望的老人请到一起,先把章程一条条掰碎了讲清楚,解答大家的疑问。有了初步共识,再开大会,阻力会小很多。”
她心里清楚,分层推进,逐步渗透,这是应对复杂人群的稳妥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合作社的理念。
张建军想了想,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便说道:
“这法子稳当。行,我来召集人。就定明天晚上,村委会大院。”
黎曼卿心中一喜,连忙说道:
“谢谢支书!”
有张建军出面召集,权威性和可信度会高很多,她心里也更有底了。
离开村委会后,黎曼卿立刻开始挨家挨户地走访初步意向户。她首先来到了李叔家,接着又去了赵寡妇家、王麻子家,甚至还包括心思活络的刘老四家。她不再像之前那样空泛地讲概念,而是拿着章程草案,针对每户不同的情况,详细地讲解他们最关心的部分。对李叔,她重点讲按交易量返还和按股分红:
“李哥,你出地出力,还有菌种材料的投入,以后分红这块你占大头。你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对赵寡妇和王麻子,她重点讲保底收购和统一销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