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休整期的安排,如同一剂疗效显着的温补药方,让兄弟团七位成员透支的身心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然而,总导演杜仲基的思考并未停留在生理层面的恢复。他深知,比身体疲劳更隐秘、也更危险的,是长期高强度、高曝光度工作环境下,成员们内心可能积压的无形压力、以及因工作性质而逐渐被“流程化”的情感交流。要巩固团队的凝聚力,焕发更深层次的创作活力,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 “情感电池”的充电。为此,他精心策划了一场完全脱离镜头、不带任何工作任务的、纯粹的家庭式聚会。
这个决定,杜仲基没有通过助理传达,而是亲自逐一给七位成员打电话,口吻不是工作通知,而是老友间的邀请:
“潮哥,周末空出来,来我家,就咱们几个,吃顿饭,聊聊天,不准带经纪人。”
“辰哥,最近辛苦了,周末来家里聚聚,嫂子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贺儿,别安排通告了,来我家涮火锅,保证没摄像机盯着你。”
……
接到电话的成员们都有些意外,随即是心领神会的温暖。他们太久没有以纯粹的个人身份相聚了。
周六傍晚,杜仲基位于市郊的家中。
没有镁光灯,没有麦克风,没有流程表。杜仲基和妻子系着围裙在开放式厨房里忙碌,锅里炖着汤,香气弥漫整个房间。邓潮第一个到,拎着两瓶好酒,熟门熟路地放进酒柜,自然地走进厨房帮忙洗菜。接着,李辰带着女友抱着一大篮新鲜水果进来,憨厚地笑着打招呼。陈贺咋咋呼呼地拎着几大袋零食冲进来,嘴里喊着“饿死了饿死了”,被邓潮笑着赶去摆碗筷。郑铠、王祖岚、陆晗、宋雨齐也陆续抵达,每个人都穿着最舒服的休闲装,脸上带着下班回家的松弛感。
晚餐:卸下盔甲,真情流露
长条餐桌摆满了家常菜,众人围坐。起初,话题还难免绕着节目打转,陈贺习惯性地想抛梗,被邓潮用筷子轻轻敲了下手背:“今天这儿没剧本,好好吃饭!”
杜仲基端起酒杯,开场白简单而真挚:“今天这里没有杜导,没有大明星,就是一群一起拼过命、流过汗的家人。这杯酒,不敬收视率,就敬咱们自己,敬这份不容易的兄弟情谊。干了!”
一杯酒下肚,所有的职业身份和镜头感开始冰消雪融。
李辰揉着肩膀,难得地主动吐槽:“说实话,上次录完那个泥潭,我这老腰缓了三天。”
陈贺立刻接话:“辰哥你知足吧!我第二天起来感觉全身骨头都重组了!关键是智商好像还掉线了,早上差点把洗面奶当牙膏用!”
众人哄堂大笑。邓潮也放下队长的沉稳,笑着摇头:“我最怕的是每次录完要看网上评论,比录节目还紧张。”
王祖岚用港普慢悠悠地说:“我太太都话我,返到屋企成日发呆,好似魂魄仲喺出面奔跑紧(我太太都说我,回到家经常发呆,好像魂还在外面奔跑一样)。”
郑铠、陆晗、宋雨齐也纷纷说起工作外的趣事和烦恼,比如被家人催婚、减肥的痛苦、对未来的迷茫……这些都是镜头前绝不会触及的私人话题。
杜仲基和妻子耐心倾听,不时插科打诨,气氛温馨而自然。大家互相夹菜,吐槽对方的吃相,回忆着刚认识时的糗事。在这种毫无压力的环境下,成员们展现出了最真实、最松弛的一面。
饭后茶话:心灵的深度按摩
饭后,大家转移到客厅,窝在舒适的沙发里,喝着杜仲基珍藏的好茶。窗外夜色渐深,室内暖意融融。
聊天的内容愈发深入。邓潮感慨道:“说实话,有时候压力大到睡不着觉,总觉得身上扛着太多人的期望。”
李辰点头:“潮哥,我懂。总觉得不能掉链子,得对得起‘能力者’这个称呼。”
陈贺收起了搞怪,难得感性:“我以前就觉得自己是个逗乐的,没想到能和大家走这么远,还能做成点有意义的事……谢谢兄弟们包容我。”
王祖岚推了推眼镜:“其实我有时会觉得孤独,思维方式同大家唔同(和大家不同),但系你哋从来都冇嫌弃(但你们从来没有嫌弃)。”
陆晗和宋雨齐作为晚辈,也动情地表达了哥哥姐姐们对他们的照顾和影响。
杜仲基静静地听着,适时地分享了自己创业初期的艰难和彷徨,如何面对质疑和失败。他以兄长的口吻说:“外面看我们是风光无限,但关起门来,都知道不容易。重要的是,我们这群人,能互相理解,能彼此支撑。这才是最难得的。”
他没有进行任何说教,只是创造了一个安全、信任的场域,让每个人都能坦诚地释放压力,表达脆弱,并从中获得同伴的理解和鼓励。这种心灵的贴近,远比任何团队拓展训练都更加有效。
深夜散场:默契的升华
聚会持续到深夜,众人才依依不舍地告辞。没有隆重的道别,只有简单的拥抱和“路上小心”、“到家发个信”的叮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