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摆脱了……”
“明神,我现在是越来越佩服你了。这么多漂亮的女生你都不动心的吗?”
陈启明搭上刘利伟的肩膀,认真地说道:
“我察觉到你最近的信仰似乎有所动摇!尊敬的刘利伟同志……现国家尚未富强,怎能谈儿女情长?赶紧收起那你该死的想法,给我拼命往上爬,咱们在顶峰相见!”
“让我们一起靠近光,一起追随光,一起成为光,一起发散光!”
刘利伟懵逼了。
“不说这事,你不是说要让我带你学习吗?这两天十校联考的试卷都评讲完了,把你的答题卡给我吧。”
刘利伟愣了一会,“哦对对,明神”刘利伟急忙翻书包,把答题卡递给他“不过明神,你要我的答题卡做什么?”
“我看看你的弱点在哪,回去给你制定针对性训练。”
“原来如此,你还有这水平吗?明神!”
“那当然。”
“诶诶,那可要靠你了明神,我能不能考上清北或者龙科大。”
“放心!我对这方面很有研究。”
……
回到家,陈启明发现父亲陈向天又不在,便问道:“妈,爸去哪了?”
“诶,小明回来了。快快,今天煲了乌鸡汤给你,先来喝了。至于你爸,出去工作了。”
“又出去工作了?生产开动了吗?那妈你怎么还在这?”
“不是不是,你爸找了个兼职,估计是去跑滴滴了吧。”
听到“兼职”和“跑滴滴”这几个字眼,陈启明端着碗的手猛然一滞,心中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揪了一下。他抬起头,看着母亲李慧脸上那故作轻松的笑容,以及那笑容背后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忧虑,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和自责涌上心头。
“妈……”陈启明的声音有些干涩,“厂里的情况……还是没好转吗?”
李慧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眼神里充满了慈爱与无奈。“你爸那个人,你也知道,一辈子都扑在技术上了,是个不肯闲下来的人。厂里暂时停产,放了长假,他就觉得自己是个废人了,总想着找点事做。你别担心,家里的情况还好,供你读书、生活是绰绰有余的。他就是……唉,就是不想让自己闲着,顺便也能贴补点家用。”
陈启明默默地喝着汤,乌鸡汤的温热顺着食道滑入胃里,却驱散不了心中的那股寒意。他知道,母亲说得轻描淡写,但事实绝非如此。
他的父母,陈向天和李慧,都是国内顶尖的芯片制造公司——“龙芯制造”的资深工程师。这家国营大厂,承载着龙国芯片产业的希望,是整个国家科技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父母两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了半辈子,是那种典型的、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他们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也为龙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每一个进步而欢欣鼓舞。
然而,这一切的荣光,都在不久前戛然而止。
随着国际局势的剧变,以丑国为首的西方科技联盟,对龙国发起了史无前例的技术封锁。而封锁的核心,直指龙国科技产业的“命门”——芯片。
光刻机、蚀刻设备、高纯度光刻胶、特种电子气体……几乎所有与高端芯片制造相关的设备和材料,都被列入了禁运清单。“龙芯制造”作为国内技术的领头羊,首当其冲,一夜之间陷入了生产线全面停摆的绝境。
他们引以为傲的事业,被人生生掐断了喉咙,那种无力感与屈辱感,几乎将这两位坚强的工程师压垮。
如今,为了维持家庭的体面,为了不让正在读高三的自己分心,曾经在无尘车间里指挥着价值数亿设备的父亲,竟然要去开网约车,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为了一单几块、十几块的收入而奔波。
想到这里,陈启明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疼。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他一个家庭的困境,更是整个国家的困境。
新闻里天天都在报道,丑国的芯片技术已经推进到了12nm,正在全力攻克10nm的难关。
而龙国呢?最先进的量产工艺,还停留在18nm的节点上。这看似微小的几纳米差距,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是科技上的“马六甲海峡”,死死地扼住了龙国高新产业发展的咽喉。
更让他感到焦灼的是,之前从系统中获得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关键技术里,明确提到了其核心处理芯片的最低要求,就是14nm工艺。没有14nm的芯片,北斗系统就无法实现完全体的性能,精准度、稳定性都将大打折扣,这关系到国家安全与战略自主的根本。
“我吃饱了,妈。”陈启明放下碗筷,声音不大,但语气中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这么快?不再喝一碗汤吗?”李慧有些意外。
“不了,我回房间复习了。”
陈启明没有多说,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卧室,关上了门。他没有打开课本,也没有去整理刘利伟的答题卡,而是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双拳紧握,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