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燕王府里。
王妃接到自家王爷的信,让老夫人悄悄送走的消息,她沉默良久,拿着信,晚饭后去了婆婆那里。
婆媳二人挥退贴身伺候的人,王妃小声道:“母亲怎么看……”
“哎!我这把老骨头了,怎么样都无所谓,只是两个小的怎么办?”老夫人经过这段时间的细心调养,脸上丰盈起来。
她如果不走,又害怕有一天,拿她当掣肘儿孙的筹码,她想着死去的两个孙子,心中一痛。
“母亲,不如这样,让老二媳妇和芳华陪着您礼佛,借着由头……”王妃小声在婆婆耳边低语。
“不行,这样如果那上面那位有心查到了,王府里所有的人都危险了。”老夫人断然拒绝。
王妃和大孙媳妇,重孙子还在王府呢?
到时候就等于撕破脸了,如果再被上面那位安个造反的罪名,那就是株连九族的事了。
宫里肯定派的有人手,在暗中时刻盯着王府,明面上的人根本不能有异动。
王妃紧皱眉头,那可怎么办?
老夫人轻拍着她的手:“不着急,我们慢慢想。”
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要死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啊!要添进去多少无辜的人命进去!
“年货都备好啦吧。”老夫人温声问道。
“都好了,现在两个儿媳也愿意出来,帮了我不少忙。”王妃脸上带着淡淡笑意。
“景琰的婚事也应该操办起来!”老夫人说起了三孙子的亲事。
“哎,我前段时间去信,他说现在形势这个样子,不想拖累许姑娘。”王妃无奈道。
已经三年了,王府都是死气沉沉的,确实需要一桩喜事来冲冲。
老三的亲事也定下来几年了,在他大哥二哥去去世后,他本来是要退亲的。
是许姑娘死心塌地的非要等他,转眼三年过去了,姑娘都拖到十八岁了。
“不能由着他,这件事我说了算。”老夫人沉下脸来。
“是,母亲,过了年我就把剩下的礼节走完,他不回来迎亲,就把新娘子送到边关去。”王妃也狠下心来。
王府子嗣重要,不能一味地由着儿子,总不能让人家等成老姑娘了,还不娶吧!
“对,就这么办。”老夫人非常赞同。
婆媳两人相视一笑,达成一致,边关虽然艰苦,但是两个人能在一起,有利子嗣传承。
王妃也想到了这点,再说,少个人在京中王府,也就少了一个掣肘。
“母亲,不如让老二媳妇带着芳华回去娘家住。”王妃还是不死心。
老夫人垂下眼皮思考着,她懂王妃的意思,能提前送走一个是一个,二孙媳妇,带着女孩子不起眼。
她点点头:“要好好给她说,不是王府要赶她走,只不过是权宜之计,她愿意为二孙子守着,我们王府绝不亏待她,如果将来要嫁,我们把她当女儿风风光光地送走。”
王妃不住点头,两个儿媳妇年纪都不大,二十多岁的年纪如果再嫁,他们王府绝不拦着,只是孙子和孙女要留下。
这些话早已经说过多次,只是她们和儿子生前感情很好,不愿意改嫁。
“云舒那孩子也是个聪明人,我稍稍点明一下,为了孩子,她会想明白的。”王妃轻声说道。
“交给你去说,我放心。”老夫人欣慰的点头。
王府势大的时候,这些姻亲可以占到光,王府大厦倾倒的时候,他们也将会受到牵连。
幸好当初王府选媳妇,都是找的家世不显,人品端方的家庭,两个孙媳父亲的官职都不是太高。
“那母亲先休息,我就回去了。”王妃站起身,就要伺候老夫人睡下。
“不用你,等会有陈嬷嬷,你也快回去歇着吧。”老夫人觉的自己胳膊腿都利索有劲。
“多谢母亲,那我走了。”王妃也知道这段时间老夫人恢复的很好。
她自己吃了儿子给的补充体能的丹药,也是浑身有劲,想着年后就要忙三儿子的婚事,心头就一片火热。
前几天备给几个亲家的年礼已经送过去了,各铺子的收益也都交上来了,她留够王府一年所需,剩下都送到了北地。
自己的嫁妆铺子田庄收益,这些都是要留着给儿子孙子孙女的,王妃想着这些事情,带着丫鬟和贴身嬷嬷回自己院子。
她先把信拿到烛火下烧掉,这些东西看后就不能留下,免得有一天被人当作把柄。
腊月二十八一大早,王妃安排好家事,叫来王府的侍卫李武。
“属下参见王妃,不知王妃可有什么吩咐?”当初萧昱把李武留在王府,就是让他保护好王府的女眷,京中有什么消息好来回传递。
“李侍卫请起,昱儿安排你的事情,你做得很好,快过年了,我们王府更要小心谨慎,尤其小世孙身边的护卫,不可有一点闪失。”王妃严肃道。
“王妃放心,世孙身边安排的都是高手。”李武忙回道。
“嗯,我相信你,现在王府的大小事情更不能往外传。”王妃脑中想着还有什么事情没有交代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