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始仔细地梳妆,将长发一丝不苟地挽成发髻,插上那支素银簪子。换上一身最素净的灰蓝色宫装,连领口的绣花都选了最不起眼的暗纹。她对着镜子,一点点抚平眉间的褶皱,将所有的失落与委屈都藏进眼底深处,只留下一片平静无波。
从今日起,她还是那个谨小慎微的邝露。会为他温茶,会为他磨墨,会在他需要时出现,在他不需要时消失。她会把昨夜那场荒唐的梦,连同那些深埋心底的爱意,一起锁进记忆最深处,再也不轻易触碰。
整理好仪容,她走到殿门口,刚要推门,却看见门楣上挂着的那串风铃。那是她前几日亲手做的,用银杏叶串成,风一吹便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此刻,风铃轻轻晃动着,银杏叶上,用极细的银线绣着一个小小的“露”字,但昨日还完整的风铃,今日确实缺少了一片。
邝露的呼吸猛地一滞,指尖抚上那缺失的地方,微凉的触感透过指尖传来,真实得不像幻觉。
是他拿走的吗?还是……又是她的错觉?
她盯着风铃看了许久,直到晨光将它的影子拉得很长,才慢慢收回手,轻轻推开了殿门。
廊下的银杏叶已经落了厚厚一层,润玉的身影不在。远处传来仙娥们的说笑声,隐约提到了洛湘府的花儿都开的极好,提到了夜神殿下一早便去了洛湘府,陪着锦觅仙子修剪花枝,培育花种了。
邝露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她转过身,将那串风铃轻轻摘了下来,放入房中隐秘的地方。然后,她挺直脊背,一步步走向书房——那里还有许多文书等着她誊抄,还有许多差事等着她去做。
昨夜的梦也好,真实也罢,都不重要了。
她的情谊,她的心动,她的挣扎,从今日起,都只会是璇玑宫深处,一场无人知晓的秘密。
就像那坛被重新埋进土里的桂花酒,再也不会被开启了。
璇玑宫的红梅再次开放时。邝露已经收拾好心情,收敛好自己的感情,每日只专注公务动作熟练得像刻进了骨子里,连指尖磨出的薄茧都带着熟悉的温度。
她很久没再与润玉有过像样的交谈。他来书房时,她便垂着眼磨墨,案上的茶永远温在最适口的温度,砚台里的墨总磨得细腻如脂,却再不敢抬头看他哪怕一眼。他偶有吩咐,她也只以“臣遵旨”应下,声音平稳得像一潭死水,连眼角的泪痣都失了往日的灵动,蒙着层化不开的霜。
这样的日子过得平静,却也煎熬。像在伤口上敷着层薄冰,暂时冻住了疼痛,底下的血肉却仍在一寸寸腐烂。她以为自己能一直这样撑下去,直到那道惊雷劈下来。
那是在一次早朝后,她去内务府领笔墨,迎面撞见几个喜气洋洋的仙官,手里捧着烫金的喜帖,边走边议论。
“听说了吗?天帝陛下已经下旨,要为夜神殿下与水神之女赐婚了!”
“可不是嘛,下月初三便是良辰吉日,听说连婚服的样式都定好了,用的是云锦金线,耗费了百余名织女呢!”
“这下可真是天作之合,夜神殿下与锦觅仙子站在一起,真是般配得紧……”
后面的话像被风卷走了,邝露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手里的领物牌“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赐婚……婚礼……
这几个字像淬了冰的针,狠狠扎进她心口最软的地方。她想起那日在洛湘府,锦觅拉着润玉的衣袖笑靥如花;想起天庭里那些关于“璧人”的议论;想起自己房中那串绣着“露”字的银杏风铃,却终究抵不过一纸赐婚的分量。
原来那些刻意忽略的细节,那些自我安慰的借口,都只是自欺欺人。他从未属于过她,甚至从未有过片刻的动摇。那日醉后如梦的温存,那枚绣着她名字的银杏叶,或许都只是她一厢情愿的幻觉。
她弯腰捡起领物牌,指尖抖得厉害,连竹牌的边缘都握不住。转身往回走时,脚步虚浮得像踩在棉花上,廊下的风灌进衣袖,凉得她骨头缝都在发疼。
回到璇玑宫,她正撞见润玉从书房出来。他穿着件月白常服,领口的银线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看见她时,脚步顿了顿,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脸色怎么这么差?”他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邝露低着头,避开他的目光,声音轻得像叹息:“臣无碍。”
她想绕开他,却被他拦住了。他的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腕,那点微凉的触感让她像被烫到一般猛地缩回手,动作大得连自己都惊了一下。
润玉的手僵在半空,眼底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是更深的复杂。“邝露,”他唤她的名字,声音低沉了几分,“外面的传言,你……”
“臣恭贺殿下。”邝露猛地抬起头,打断他的话。她的眼睛很亮,却空得吓人,眼角的泪痣在苍白的脸颊上显得格外刺目,“能得水神之女为妻,实乃天作之合,臣……替殿下高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