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到将士们凯旋,百姓们欢天喜地,朕心中甚是畅快。”萧景渊握住李燕儿的手,指尖温热,“若不是燕儿你打理后宫,研制药膳,为朕稳固后方,朕也无法专心应对边关战事。”
李燕儿浅浅一笑,指尖轻轻回握:“皇上说笑了。治国安邦本是皇上的职责,臣妾不过是尽了分内之事。如今北狄已退,边关安宁,臣妾只愿日后再无战事,百姓能安居乐业,将士们能与家人团聚。”
萧景渊停下脚步,转身凝视着她:“朕定会如你所愿。待处理完此次战事的后续事宜,朕便下旨休养生息,减免边关各州赋税,让百姓们能休养生息。另外,朕已命人统计阵亡将士的名单,厚待其家眷,发放抚恤金,让他们衣食无忧。”
“皇上体恤将士,关爱百姓,实乃大靖之福。”李燕儿眼中满是赞许。
两人继续前行,宫道旁的柳树随风轻摆,影影绰绰。走到坤宁宫门口,李燕儿忽然想起一事,说道:“皇上,臣妾听闻此次被俘的北狄将士有一万余人,不知皇上打算如何处置?”
萧景渊沉吟道:“北狄将士中,有不少是被拓跋烈胁迫而来,并非真心与我大靖为敌。朕打算将他们分往各州府,编入屯田队伍,让他们耕种土地,学习我大靖的礼仪文化。既可以充实各州府的劳动力,也能让他们放下刀戈,安心生活。至于少数顽固不化的将领,便关押在天牢之中,日后作为与北狄交涉的筹码。”
李燕儿点头道:“皇上此策甚好。以德服人,方能长久。臣妾明日便让人准备些适合屯田将士食用的药膳配方,让他们在劳作之余,也能调理身体。毕竟,身体康健了,才能更好地劳作,真正融入我大靖。”
萧景渊笑道:“有燕儿在,朕万事放心。夜深了,你也早些歇息,连日为庆功宴操劳,莫要累坏了身子。”
“臣妾遵旨,皇上也请保重龙体。”李燕儿躬身行礼,目送萧景渊离去后,便转身走进了坤宁宫。
宫人们早已备好温水和安神的莲子百合粥。李燕儿坐下后,却没有立刻食用,而是让人取来边关的舆图,细细查看起来。她深知,北狄虽退,但根基未除,日后或许还会卷土重来。如今最重要的,便是加固边关防线,让将士们有更稳固的后方,让百姓们能安心生活。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燕儿便召集了药膳坊、尚衣局和内务府的负责人,在坤宁宫议事。
“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有几件要事吩咐。”李燕儿坐在主位上,语气沉稳,“其一,药膳坊需尽快研制出适合屯田北狄将士食用的药膳配方,以健脾养胃、增强体力为主,原料要易得、烹制要简便,三日内务必拿出方案,交付各州府执行。其二,尚衣局要为屯田将士赶制一批衣物,布料无需华贵,但要耐磨透气,适合劳作,十日之内必须完成。其三,内务府要统计各州府的药材、布料储备,若有短缺,立刻从国库调拨,务必确保各项事宜顺利推进。”
“奴婢(奴才)遵旨!”三人齐声应道,连忙躬身退下,各自安排去了。
处理完这些事,李燕儿又让人传来太医院院判。太医院院判姓张,年逾六旬,医术高明,是宫中的老臣。
“张院判,”李燕儿开门见山,“此次边关将士凯旋,不少人身上都带着旧伤、寒疾,后宫妃嫔的亲眷中,也有不少将士家属身患疾病。臣妾打算在宫中开设一个临时药膳堂,为将士及其家眷免费诊治,调配药膳。此事还需张院判多多费心。”
张院判躬身道:“皇后娘娘仁心,老臣佩服。太医院定当全力配合,挑选医术精湛的太医,前往药膳堂坐诊。老臣这就回去整理药材,制定诊治方案,明日便可开堂。”
“有劳张院判了。”李燕儿点头道,“另外,药膳堂的选址,就定在东宫偏殿吧,那里场地宽敞,交通便利,方便将士家眷前来。”
“老臣明白。”张院判再次躬身行礼,随后退下。
安排完这些事,李燕儿才稍稍松了口气。她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心中暗暗想着:只愿这些举措能让将士们安心,让百姓们舒心,让大靖的日子越来越安稳。
与此同时,秦岳和赵毅正率领着麾下的将领,在兵部清点此次战役的战利品。此次大捷,缴获的马匹有两万余匹,粮草不计其数,武器更是堆积如山,刀枪剑戟、弓箭盾牌,琳琅满目。
“秦将军,这些马匹皆是北狄的良驹,耐力强、速度快,若编入我军骑兵,日后战力定能大增。”赵毅指着眼前的马匹,眼中满是欣喜。
秦岳点头道:“确实是好马。不过,这些马匹刚被俘获,性子顽劣,还需时日驯化。另外,粮草和武器要尽快入库封存,登记造册,一部分送往边关,补充防线储备,另一部分留在京城,作为国库备用。”
“末将明白。”一旁的兵部尚书连忙应道,让人拿来纸笔,仔细记录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