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儿说道:“皇上英明。步兵虽不及骑兵灵活,但在防守和攻坚战中却能发挥重要作用。臣妾这就让人加大药膳和棉衣的制作力度,尽快送往边关,为援军和原有将士补充体力,抵御严寒。”
“好。”萧景渊点头道,“此事就交由皇后全权负责。另外,朕还要让太医院挑选几名医术高明的太医,前往边关救治受伤的将士。将士们的性命至关重要,朕要确保每一位受伤的将士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臣妾遵旨。”李燕儿躬身应道。
宴席也因此草草结束,萧景渊立刻召集大臣们前往御书房议事,商议支援边关之事。李燕儿则回到坤宁宫,召集药膳坊和尚衣局的负责人,吩咐他们加快药膳和棉衣的制作进度。
“药膳坊这边,要多制作一些补气益血、清热解毒的药膳丸和茶包,方便将士们随身携带和食用。另外,再研制几款适合在寒冷天气食用的热汤配方,让将士们能随时喝上热汤暖身。”李燕儿对着药膳坊的坊主说道。
坊主躬身应道:“皇后娘娘放心,奴婢这就回去安排,让工匠们日夜赶工,务必在三日内赶制出足够的药膳送往边关。”
李燕儿又转向尚衣局的掌事太监:“尚衣局这边,要选用最厚实、最耐磨的布料制作棉衣,袖口和领口一定要缝严实,防止寒风灌入。另外,再赶制一批护膝、护腕和棉鞋,确保将士们的四肢都能得到保暖。”
掌事太监连忙说道:“奴才遵旨。尚衣局的工匠们已经加班加点赶制了,奴才这就再去催促,让他们加快进度,绝不耽误边关将士们使用。”
安排完这些事情后,李燕儿又让人去库房清点药材和布料,确保物资充足。她深知,前线的将士们能否吃饱穿暖,能否保持充足的体力,直接关系到战事的胜负。因此,她不敢有丝毫懈怠,亲自坐镇坤宁宫,监督各项工作的进展。
与此同时,边关战场上,秦岳正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北狄的营地,眉头紧锁。北狄调集五万大军后,便在距离秦军营地十里之外的地方安营扎寨,与秦军形成对峙之势。拓跋烈多次派人前来挑战,秦岳深知北狄骑兵的勇猛,且己方兵力不足,因此一直坚守不出,等待朝廷的援军。
“将军,北狄又派人来挑战了,辱骂我军不敢出战,说我军是缩头乌龟。”一名副将怒气冲冲地走进营帐,说道。
秦岳脸色一沉,冷声道:“拓跋烈这是在故意激怒我们,想让我们贸然出战。他以为我们会因为一时之气而落入他的圈套,真是痴心妄想!”
副将说道:“可是将军,将士们听到北狄的辱骂,都非常愤怒,纷纷请战。再这样下去,怕是会影响军心啊。”
秦岳沉思片刻,说道:“传本将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出战,违令者斩!另外,告诉将士们,朝廷的援军和物资很快就会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养精蓄锐,等待最佳的作战时机。北狄远道而来,后勤补给困难,坚持不了多久。我们只需坚守阵地,消耗他们的粮草和体力,等到他们士气低落之时,再发动总攻,定能一举击溃他们。”
副将点点头,躬身应道:“末将遵令!”
秦岳又说道:“还有,皇后娘娘送来的药膳和棉衣,一定要合理分配给将士们。让将士们每日按时食用药膳,做好保暖措施,保持充足的体力和精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接下来的决战中占据优势。”
“末将明白!”
接下来的几日,秦军一直坚守不出,任凭北狄如何挑衅,都不为所动。北狄将士们见秦军迟迟不出战,士气渐渐低落下来。而秦军将士们在食用了药膳后,体力和精神都保持得很好,虽然坚守阵地有些枯燥,但每个人都充满了信心。
三日后,朝廷的援军如期抵达边关,带来了两万步兵和大量的粮草、物资。秦岳得知援军到来,心中大喜,立刻前往援军营地与主将汇合。
援军主将是镇军将军赵毅,此人沉稳老练,作战经验丰富。两人见面后,相互寒暄了几句,便立刻商议起作战计划。
“赵将军,如今我军兵力已达五万,与北狄不相上下。北狄远道而来,后勤补给困难,且连日挑衅未果,士气低落,正是我军发动总攻的好时机。”秦岳说道。
赵毅点头道:“秦将军所言甚是。末将以为,我们可以兵分两路,一路由秦将军率领骑兵,从正面进攻北狄营地;另一路由末将率领步兵,绕道北狄营地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和粮草供应。这样前后夹击,定能将北狄大军一网打尽。”
秦岳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赵将军的计策甚好!就这么办。我们今夜就做好准备,明日黎明时分发动总攻。”
两人商议完毕后,立刻着手安排兵力部署。秦岳将三万骑兵分成三队,一队作为先锋,负责冲破北狄的营门;一队作为主力,跟进杀敌;另一队则负责侧翼掩护。赵毅则率领两万步兵,趁着夜色悄悄绕道北狄营地后方,埋伏起来,等待黎明时分的信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