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更是激动不已,当日便有数十份奏折递入乾清宫,无一不是恭贺皇上皇后喜得麟儿,称颂此乃国运昌隆之兆。户部尚书王大人在奏折中写道:“皇后娘娘诞育三圣,实乃上天庇佑,苍生之福。臣恳请陛下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与万民共享这份喜悦,以昭告天下大靖盛世将至!”
礼部尚书也上奏:“三圣降生,祥瑞满盈,当择吉日举行大典,祭祀天地宗庙,以谢上苍眷顾,同时向天下昭示皇家子嗣兴旺,国祚绵长!”
萧景渊本就心花怒放,见百官齐心称颂,当即准奏。第一道圣旨便是大赦天下,凡非十恶不赦、谋逆叛国之罪者,皆减罪一等,流放者改判徒刑,徒刑者减免刑期;第二道圣旨,减免京城及周边五府半年赋税,其余各州府减免三个月赋税,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皇家的恩典;第三道圣旨,定于一个月后举行盛大的祭天典礼,同时为三位小主子举行命名仪式。
旨意一下,天下欢腾。各地百姓纷纷焚香跪拜,称颂皇恩浩荡,大靖的民心凝聚力,在这一场祥瑞之事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接下来的日子里,坤宁宫成了皇宫里最热闹的地方。萧景渊几乎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朝会和应酬,每日处理完朝政便立刻赶回坤宁宫,陪着李燕儿坐月子,照料三个孩子。有了照顾承宇、承轩、灵月的经验,他早已驾轻就熟,动作温柔细致,连奶娘都忍不住称赞:“陛下对小主子们,真是上心极了。”
李燕儿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心中满是暖意。她每日除了照料孩子,便靠着软榻静养,偶尔会翻看织布局的奏报。工部侍郎将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江南分号的棉布远销海外,高丽、倭国的商户纷纷下了大额订单,户部的税收节节攀升,奏报上的每一个字,都让她欣慰不已。
“陛下,织布局这月的税收竟达到了一百二十万两白银,比上月又增长了三成。”李燕儿将奏报递给萧景渊,笑着说道,“江南的棉农们也都沾了光,棉花价格稳中有升,不少人家都盖了新房,买了田地。”
萧景渊接过奏报看了一眼,笑道:“这都是你的功劳。若不是你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和改进型脚踏织布机,又制定了那么周全的章程,织布局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等你身体好些了,朕便下旨,在全国各棉花主产区都设立织布局分号,让更多百姓受益。”
李燕儿点点头:“陛下说得是。不过,各地的工匠培训还得跟上,设备的维护和改进也不能松懈。另外,我想着,等孩子们大些,或许可以再研发几种新的纺织工艺,让咱们大靖的棉布品种更多,质量更好。”
“朕都听你的。”萧景渊放下奏报,握住她的手,“你刚生完孩子,可不许想太多,好好休养才是正事。这些事情,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做。”
三位小主子的成长速度也让众人惊喜不已。得益于李燕儿孕期用空间灵泉调理,又有系统加持,三个孩子不仅体质康健,灵性也远超寻常婴儿。出生不过十日,便能睁开眼睛打量周围,老六萧承安性子沉稳,醒着的时候便安安静静地躺着,眼神专注;老七萧承宁活泼好动,总爱挥舞着小手小脚,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小公主萧承悦则最为乖巧,除了吃奶便是睡觉,偶尔醒来,也只是小声哼唧几句,模样惹人怜爱。
宫中的其他小皇子、小公主们也常常来坤宁宫探望弟弟妹妹。萧承宇作为李燕儿的长子,已然有了兄长的模样,每日放学归来,都会先来看望三个小家伙,小心翼翼地摸摸他们的小手,眼神满是温柔;萧承轩性子活泼,总爱趴在襁褓边,对着弟弟妹妹咿咿呀呀地说话,虽然孩子们听不懂,他却乐此不疲;萧灵月则像个小棉袄,常常带着自己的小玩具来看妹妹,还会帮着宫女们照顾小家伙们,模样认真又可爱。
时光飞逝,转眼间便到了三位小主子的满月之日。这一日,皇宫内外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太和殿内,宴席早已备好,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各国使节齐聚一堂,共同庆贺三位小主子的满月之喜。
祭天典礼在皇宫南侧的天坛举行。萧景渊身着十二章纹的衮龙袍,头戴旒冕,神情肃穆地登上天坛,焚香祭拜天地。李燕儿虽未能亲自前往,却在坤宁宫设了香案,遥相祭拜。祭天仪式结束后,便是命名大典,萧烬渊当着百官的面,正式宣布三位小主子的名字:“六皇子取名萧承安,愿其承天之佑,一生平安顺遂;七皇子取名萧承宁,愿其承国之宁,守护山河安定;幼女取名萧承悦,愿其承家之悦,一生喜乐无忧。”
名字寓意美好,百官纷纷上前恭贺,齐声赞颂:“陛下圣明!三位小主子的名字寓意深远,必定能为大靖带来无尽福气!”
各国使节也纷纷献上贺礼。高丽国使节带来了珍贵的千年人参和高丽纸,倭国使节献上了精美的漆器和丝绸,西域诸国则带来了璀璨的宝石、名贵的香料和日行千里的骏马。他们看着被抱出来接受朝贺的三位小主子,眼中满是羡慕,纷纷称赞大靖国运昌盛,帝王与皇后情深意笃,才能诞下如此祥瑞的孩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