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张九龄还暗中安排了几位官员,在宴席上“无意”间提及“世家女子宜主中宫”,暗示李燕儿出身低微,难以服众,为淑妃造势。
太后生辰那日,宫中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宴席设在太和殿,文武百官与后宫妃嫔齐聚一堂。淑妃穿着一身石榴红的云锦长裙,头戴父亲送来的赤金红宝石头面,一出场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捧着《寒江独钓图》,缓缓走到太后面前,屈膝行礼:“臣妾恭祝母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幅《寒江独钓图》是臣妾父亲珍藏多年的宝物,今日特意献给母后,愿母后每日都有好心情。”
太后接过画卷,展开一看,只见画中江面辽阔,一叶扁舟上渔翁独钓,笔墨苍劲,意境悠远,顿时喜笑颜开:“好孩子,有心了。这幅画哀家早就想一睹真容,没想到今日竟能得偿所愿。”
萧景渊也凑过来瞧了瞧,点头赞道:“确实是难得的珍品,淑妃有心了。”
淑妃心中一阵窃喜,连忙谢恩。入座后,她端着酒杯,时不时看向萧景渊,眼神里满是柔情。
宴席过半,果然有官员起身说道:“陛下,今日太后寿辰,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如今皇太子殿下已满月,皇后娘娘虽贤淑,但若论家世渊源,终究不及淑妃娘娘。臣以为,后宫之事,当以世家女子为主导,方能彰显皇家威仪,也让天下百姓知道,我大靖王朝重视礼教传承。”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萧景渊和李燕儿身上。李燕儿端着茶杯,指尖稳如泰山,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笑意,仿佛并未听到这话。
萧景渊脸色微沉,正要开口,却见李燕儿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他转头看向她,只见李燕儿摇了摇头,示意他稍安勿躁。
这时,太后放下茶杯,缓缓说道:“哀家倒觉得,中宫是否贤淑,与出身无关。燕儿入宫以来,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待宫人宽厚,对哀家也孝顺有加,如今又为皇家诞下皇太子,这样的皇后,哀家满意,陛下满意,难道还不够吗?”
太后的话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压下了殿内的议论。那名官员脸色发白,连忙跪地请罪:“臣失言,请陛下和太后恕罪。”
萧景渊冷哼一声:“念在今日是太后生辰,朕不与你计较。日后再敢妄议中宫,休怪朕无情。”
淑妃坐在角落,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她没想到,太后竟然会如此维护李燕儿,连父亲安排的官员都没能帮上忙。
宴席结束后,淑妃失魂落魄地回到宫殿。锦儿见她神色不对,连忙上前询问。淑妃将宴席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最后瘫坐在椅子上,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连太后都护着她,我还有什么机会?”
锦儿也慌了神,可还是强撑着安慰道:“娘娘别急,太后只是一时被皇后蒙蔽了。咱们还有暖宫膏,只要您能怀上皇子,到时候就算太后不帮您,宰相大人也能让满朝官员为您说话。”
淑妃擦了擦眼泪,点了点头。她知道,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那瓶暖宫膏了。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淑妃的肚子依旧没有动静。她每日用暖宫膏,却丝毫不见效果。太医诊脉时,依旧说她气血亏虚,难以受孕。淑妃渐渐失去了耐心,开始怀疑暖宫膏是不是假的。
一日,她在宫中闲逛,偶然听到两个宫女在议论:“听说坤宁宫的鸡下的蛋特别补,皇后娘娘每天都给太子吃一个,连太后都经常要呢。”“可不是嘛,我听御膳房的人说,那鸡蛋个头比寻常鸡蛋大一圈,吃起来特别香,说是皇后娘娘用了特殊的饲料养的鸡。”
淑妃心中一动。她想,李燕儿当初怀孕时没有孕吐,气色还好,说不定就是靠那些鸡蛋补的。若是自己也能吃到那些鸡蛋,说不定就能改善体质,怀上龙裔。
于是,第二天,淑妃便以“想给皇后请安”为由,去了坤宁宫。见到李燕儿后,她笑着说道:“皇后娘娘,臣妾近日总觉得身子乏累,听宫人说您宫里的鸡蛋特别滋补,不知能否赏臣妾几个?臣妾也想补补身子,日后也好有精力伺候太后和陛下。”
李燕儿心中了然,淑妃这是想借鸡蛋调理身体,为怀孕做准备。她笑着点了点头:“妹妹若是喜欢,尽管拿去。不过这鸡蛋是宫里的小养殖场养的鸡下的,数量不多,妹妹若是不够,随时来要便是。”说着便让人去取了一篮鸡蛋,递给淑妃。
淑妃接过鸡蛋,心中一阵窃喜,连忙谢恩。回到宫殿后,她立刻让人将鸡蛋做成蛋羹,每日吃一碗。可吃了半个月,她的身体依旧没有任何变化,反而因为思虑过重,日渐消瘦。
这时,张九龄又派人传来消息,说他在民间找到了一位“神医”,据说能治各种不孕之症,让淑妃想办法将神医接入宫中,为她诊治。
淑妃喜出望外,立刻让人安排。可宫中规矩森严,外人想要入宫并非易事。淑妃思来想去,决定借着“为太后祈福”的由头,让神医扮成道士,混入为太后祈福的道士队伍中,入宫为她诊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