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听说皇上一大早就来批阅奏折,担心皇上口渴,特意炖了些菊花茶过来。”李燕儿走上前,示意春桃将食盒递过来,“还有臣妾昨天做的蔓越莓松饼,想着皇上可能会饿,就一起带来了。”
萧景渊侧身让她们进来,御书房里陈设简洁,正中央摆着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桌,桌上堆满了奏折,旁边还放着一个砚台和几支毛笔,墨汁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书桌后是一把宽大的龙椅,椅子上还搭着一件玄色的披风,显然是萧景渊刚才批奏折时披着的。
李燕儿将食盒放在书桌旁的小几上,打开食盒,取出茶壶和茶杯,将泡好的菊花茶缓缓倒入杯中,递到萧景渊面前:“皇上,您先喝口茶润润嗓子,这茶是用江南进贡的胎菊和宁夏枸杞泡的,用的还是灵泉水,能清肝明目,对您的眼睛好。”
萧景渊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他低头看了看杯中清澈的茶水,漂浮着几朵舒展的胎菊和几颗饱满的枸杞,闻了闻,一股清雅的香气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几分因批阅奏折带来的疲惫。他轻轻抿了一口,茶水入口清甜,带着菊花的清香和枸杞的微甜,口感顺滑,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淡淡的余香,整个人都觉得清爽了不少。
“好茶!”萧景渊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又喝了几口,才放下茶杯,看着李燕儿,语气中满是欣慰,“皇后有心了,这茶比御膳房泡的好喝多了,不仅清香,还带着一股暖意。”
“能让皇上喜欢,是臣妾的荣幸。”李燕儿笑着说道,又从食盒里取出蔓越莓松饼,放在一个白瓷盘里,递到萧景渊面前,“皇上批阅了这么久的奏折,肯定饿了,这松饼是臣妾昨天做的,您尝尝,看看合不合胃口。”
萧景渊拿起一块松饼,松饼的外皮金黄酥脆,还带着淡淡的黄油香气。他咬了一口,外皮酥脆的口感在口中散开,内里却松软得恰到好处,蔓越莓的酸甜混合着面粉的麦香,还有黄油的浓郁,口感丰富,一点都不腻人。“这松饼也不错,”他眼中的笑意更浓了,“比御膳房那些甜得发腻的点心好多了,皇后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李燕儿看着萧景渊吃得开心,心中也很高兴。她走到书桌旁,拿起桌上的一份奏折,轻轻翻了翻,上面写的是关于江南水灾的事宜,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皇上,江南水灾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她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关切。
萧景渊放下松饼,拿起那份奏折,眉头微微皱了起来:“江南水灾情况比预想的要严重,虽然已经派了官员前去赈灾,但粮食和银两还是有些紧缺,而且有些地方的官员还在趁机贪污受贿,真是让朕头疼。”
李燕儿听了,心中一动,她知道这是一个为萧景渊分忧,同时也能展现自己能力的好机会。“皇上,臣妾倒有个想法,”她斟酌着说道,“既然粮食和银两紧缺,不如号召朝中大臣和民间的富商捐粮捐款,朝廷可以给予他们一些赏赐,比如爵位或者匾额,这样既能解决赈灾物资的问题,又能彰显皇上的仁政。至于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皇上可以派钦差大臣前去严查,一旦查实,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萧景渊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陷入了沉思。他没想到李燕儿不仅心思细腻,还能有这样的见解。“皇后这个想法不错,”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号召大臣和富商捐粮捐款,既能解决物资问题,又能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关怀,至于严查贪官,也能整顿吏治,稳定民心。没想到皇后不仅体贴,还这么有见识,真是朕的得力助手。”
李燕儿垂下眼睑,语气诚恳:“皇上过奖了,臣妾只是随口说说,具体的还要靠皇上和朝中大臣们商议决定。皇上为了大靖的江山社稷,日夜操劳,臣妾能做的,也只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只盼皇上能保重身体,这才是大靖百姓的福气。”
萧景渊看着李燕儿真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后宫中的女子大多只关心争宠和荣华富贵,很少有人会真正关心朝政和百姓的死活,而李燕儿却不同,她不仅体贴入微,还能为他出谋划策,分担压力。“燕儿,”他轻声唤着她的名字,语气郑重,“你不仅聪慧,还这般体贴懂事,能娶到你,是朕的福气。往后,朕希望你能多陪在朕身边,为朕出谋划策,也为朕分担一些压力。”
李燕儿抬起头,眼中满是感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有掉下来。“皇上放心,臣妾定不会辜负皇上的信任。”她声音有些哽咽,“无论何时何地,臣妾都会站在皇上这边,为皇上分忧解难,为大靖的百姓谋福祉。”
萧景渊看着她眼中的泪光,心中一软,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李燕儿的手很软,带着一丝微凉,他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语气温柔:“有你在身边,朕就安心多了。往后,朕不会再让你受委屈,这后宫,有你在,才像个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