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直视着太后的眼睛,语气依旧恭敬,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太后的心意,臣妾明白。沈氏姑娘才貌双全,家世显赫,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佳人。只是选妃之事,关乎皇上的后宫格局,更关乎皇家的体面,理应由皇上亲自做主。臣妾身为皇后,只需恪尽职守,打理好后宫事务,辅佐皇上治理朝政,至于选妃纳嫔,自当以皇上的心意为主,臣妾不敢妄议。”
她将“皇上心意”四个字反复强调,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选妃之事,皇后无权干涉,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中。这样既避免了与太后的直接冲突,又巧妙地将皮球踢回给了太后和皇帝,让太后无法直接对她发难。
“以皇上的心意为主?”太后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声音陡然拔高,几乎是厉声质问,“皇后这是在教哀家如何做事吗?皇上他年轻,心思单纯,哪里懂得这些世家联姻的重要性!江南巡抚手握江南三州的兵权,若能与皇家联姻,对大靖的江山社稷是何等益处!这不仅仅是选妃,更是为了巩固皇权!你难道不懂吗?”
太后的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是在以江山社稷为名,行干预后宫、扩张自身势力之实。她想通过联姻,将江南巡抚拉到自己的阵营,以此来制衡皇帝,巩固自己的地位。
李燕儿不慌不忙地应对,语气依旧平和,却句句在理,逻辑清晰:“太后为国操劳,为江山社稷思虑深远,臣妾心中敬佩。只是皇上正值壮年,心智成熟,经过这几年的历练,朝政也日渐稳固。此时若贸然选妃,怕是会引来朝臣非议,说皇上沉迷女色,不顾政务,反而有损皇上的圣明。再者,江南巡抚沈大人一向忠心耿耿,对皇上对大靖从未有过二心,其忠心日月可鉴,未必需要用联姻来巩固。臣妾相信,皇上自有考量,定不会做有损江山社稷之事。”
她的话不卑不亢,既点明了选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损害皇帝的名声,又抬高了皇帝的决策能力和威严,暗示皇帝足以掌控全局,无需太后过多操心。同时,她还强调了江南巡抚的忠心,间接反驳了太后“需要联姻巩固”的说法,将皮球巧妙地踢回给了太后和皇帝,让太后找不到发作的由头。
太后被她堵得一时语塞,脸色更加难看,手指紧紧攥着手中的佛珠,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你……你这是在推诿!是在违抗哀家的旨意!”
“臣妾不敢。”李燕儿微微屈膝,姿态放得更低了些,几乎是跪在了地上,但语气却依旧坚定,“臣妾只是觉得,后宫之事,应以和为贵。这些年,后宫虽有妃嫔,却也算安稳。若贸然选妃,尤其是引进家世如此显赫的妃嫔,怕是会打破现有的平衡,引起后宫争斗。届时人心惶惶,谣言四起,难免会扰乱皇上的心绪,反而不利于朝政的稳定。臣妾身为皇后,理应为皇上分忧,为后宫维稳,还请太后三思。”
她将“皇后职责”和“后宫维稳”搬出来,这是太后无法反驳的点。皇后的职责就是管理后宫,维护后宫的稳定与和谐。若是因为选妃而导致后宫动荡,那便是皇后失职。太后再强势,也不能公然让皇后失职,否则便是与礼制相悖,会落人口实。
太后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柔弱,实则心智坚定、逻辑清晰的皇后,心中竟生出一丝无力感。她本以为可以轻易拿捏这个入宫三年无所出的皇后,却没想到她如此不好对付,言辞间滴水不漏,让她找不到任何破绽。
良久,太后才缓缓开口,语气缓和了些许,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罢了,此事哀家会与皇上商议。你先回去吧。”
“是,臣妾告退。”李燕儿再次行礼,动作标准规范,然后挺直脊背,转身一步步走出了慈宁宫。她的步伐平稳,没有丝毫慌乱,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交锋从未发生过。
直到走出慈宁宫的大门,确认身后沉重的宫门关上,隔绝了里面的压抑与威严,李燕儿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只觉得后背的衣衫早已被冷汗浸湿。这场交锋,她算是险胜。但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太后绝不会善罢甘休。这后宫的争斗,才刚刚拉开序幕。
她必须尽快怀上龙子,只有拥有了皇室的血脉,才能真正在这后宫站稳脚跟,拥有与太后抗衡的资本。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系统任务,更是为了她自己能在这吃人的后宫里活下去,活出个人样来。
走在回坤宁宫的宫道上,李燕儿的目光变得更加坚定。她抬头望了望湛蓝的天空,心中默默道:萧景渊,我们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我,绝不会输。我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赢得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喜欢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都嘲帝后无子?看我生个连珠炮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