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胖子吹出去的牛,像一颗被过度充气的气球,飘在学校上空,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也让林枫倍感压力。他必须确保这颗气球在科技展上不会“啪”的一声破掉,而是能稳稳地放飞,惊艳全场。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再次露出了它骨感而调皮的一面。
初步成功的喜悦过后,残酷的重复性实验开始了。林枫试图复现那次“奇迹”,但结果却像薛定谔的猫一样难以捉摸。十次尝试里,能有两次做出性能接近首次成功的样品就算烧高香了,其余的不是性能平平,就是直接失败,得到的“碳纤维”脆得像饼干,或者软得像面条。
“见鬼了!上次明明就是这么做的!”林枫抓着一把性能参差不齐的黑色丝线,对着那台拼凑起来的“碳化炉”和滋滋作响的“结构导向场发生器”(那个线圈)咬牙切齿。变量似乎都控制住了,但结果就是不稳定。
王胖子看着那些废品,心疼得直抽抽:“原料!这都是钱啊枫哥!咱们的经费可经不起这么折腾了!再这样下去,科技展咱们只能拿着这几根成功的样品去,然后告诉评委‘看,我们曾经成功过’,那不得被笑死?”
苏小远则是对着大量的失败数据,眉头紧锁:“问题可能出在多个环节。催化剂在每次预处理时的活性有细微差异;你那个自制温控系统的精度和重复性太差;还有……”她看向那个依旧冒着微弱电火花的线圈,“你这个‘结构导向场’的参数稳定性,以及它对碳原子排列产生影响的具体机理,我们完全无法量化和控制。这更像是一个……黑箱。”
黑箱。这个词精准地刺痛了林枫。系统的原理包提供了思路,但很多关键细节,尤其是涉及到能量引导、微观结构操控这些玄乎的部分,系统只给概念,具体实现需要他自己摸索和“合理化”。这就像给了你一本《九阳神功》总纲,却没给你具体的行气法门,练不练得成全靠悟性和运气。
“让我想想……再想想……”林枫把自己埋在数据记录本和系统原理图里,头发被抓成了鸟窝。他回忆着法师米拉优化卷轴时,对魔力流动那种精妙入微的掌控感;回忆着矮人格罗姆锻造时,对材料内部结构那种近乎本能的感知力。这些来自异世界的经验,如同隔着一层毛玻璃,能看到模糊的影子,却难以抓住实质。
【叮!检测到宿主在材料制备过程中遇到‘微观结构定向调控’及‘能量场稳定性’瓶颈。】
【基于宿主已接触的诸天万界知识碎片(法师能量操控、矮人结构感知),现提供辅助解决方案:‘环境共鸣稳定法’基础原理。】
【提示:该方法旨在利用环境中的稳定波动(如地磁场、特定声波频率等)作为参考基准,辅助稳定宿主自建的微弱能量场,提高其可控性与重复性。具体实现方式需宿主自行探索融合。】
环境共鸣稳定法?
利用地磁场?声波?
林枫看着系统新提供的、依旧充满玄学色彩的原理说明,有点懵。这听起来怎么越来越像跳大神了?难道要在实验室里放个罗盘,或者整天播放《大悲咒》?
“胖子,”林枫有气无力地抬起头,问出了一个让王胖子和苏小远都愣住的问题,“你知不知道……怎么让一个环境……稳定下来?或者说,怎么利用环境里本来就有的……‘波动’?”
王胖子眨巴着小眼睛,一脸茫然:“稳定环境?开空调?除湿?至于波动……枫哥你是说WIFI信号吗?咱们这地下室信号是不太好。”
苏小远则是若有所思,她联想到林枫之前提到的“能量场”,谨慎地推测:“你是指……利用某种物理场作为基准,来校准和稳定你那个‘导向场’?比如,地磁场虽然微弱,但极其稳定;或者特定频率的声波,在密闭空间内可以形成稳定的驻波……”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林枫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虽然苏小远是从纯科学角度解读,但方向没错!“可是……具体怎么利用呢?怎么把地磁场或者声波,和我的……线圈联系起来?”
这下连苏小远也蹙起了秀眉。这涉及到的交叉学科知识太偏门了,已经超出了高中乃至普通大学本科的范畴。
就在三人对着这个新难题大眼瞪小眼时,林枫的父亲林国正端着一盘刚洗好的水果走了进来。“忙活一下午了,歇会儿,吃点水果。”他看着桌子上、地上散落的各种零件、线头和黑乎乎的“失败品”,以及儿子那憔悴的样子,忍不住叹了口气,“我说小林啊,你们这到底是在搞什么名堂?这弄得乌烟瘴气的,跟……跟老家熏腊肉似的。”
熏腊肉?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林枫脑子里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
熏腊肉!没错!老家熏腊肉,不就是利用稳定的、缓慢流动的烟雾(载体),在特定的温度和环境(比如通风、湿度)下,让肉慢慢吸收烟味,达到均匀熏制、长期保存的效果吗?这个过程,追求的不是瞬间的高温高压,而是持续的、稳定的能量(热能和化学能)传递和物质交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