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东京,首相官邸内阁会议室
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首相近卫文麿将一叠《纽约时报》狠狠摔在会议桌上,报纸头版那张模糊却触目惊心的南京街头照片,像一记无声的耳光,抽在每一位与会将领的脸上。
“诸位!”近卫的声音因极力压抑愤怒而颤抖,“谁能告诉我,这些…这些鬼东西,是怎么漂洋过海,成了美国人早餐桌上的谈资?!天皇陛下对此表示极度震惊和不满!帝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一落千丈!”
他锐利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刮过陆军大臣杉山元的脸:“杉山君,当初是谁信誓旦旦保证,南京已被彻底封锁,‘个别事件’绝不会外传?现在呢?赫斯特的报纸用整个版面描绘‘南京地狱’!美国各大城市爆发反日游行,国会里那些原本中立的议员,现在吵着要对帝国进行经济制裁!”
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嘴角难以察觉地微微上扬,他低头假意整理文件,实则心情舒畅。这群狂妄的陆军马鹿,整天吹嘘“三个月解决支那事变”,现在倒好,战场上的“武功”没见多大,反倒搞出这种让全世界戳脊梁骨的丑事,把整个日本拖下水。他轻咳一声,故作沉重:“首相阁下,此事确实严重。海军方面一直强调国际观瞻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敏感时期…唉,现在说这些也晚了,当务之急是挽回帝国的声誉。”
这话里的幸灾乐祸和撇清意味,让杉山元的脸色由红转青。他猛地站起,向近卫深深鞠躬:“首相阁下,这是陆军的严重失职!我对此负全部责任!但请相信,南京战役期间,松井司令官确实严格执行了管控措施,所有在南京的外国记者和侨民都处于严密监视之下,按理说不应有如此详实的照片流出…”
“按理说?”近卫打断他,声音冰冷,“事实就摆在眼前!美国人的报纸不会凭空捏造!一定有内鬼!要么是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士兵,要么是有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甚至…”他扫视全场,目光阴鸷,“可能是某些人对帝国的政策心怀不满,故意泄密!”
这话让在座所有人脊背发凉。这意味着泄密可能不止于基层的疏忽,更可能触及高层。
会议在压抑和猜忌中结束。杉山元回到陆军省,立刻召见宪兵司令和特务机关长。
“查!”杉山元一拳砸在桌案上,震得茶杯乱响,“给我彻查!从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到最底层的分队!所有在南京服役的军官,一个一个过筛子!谁当时拍了照片?谁写了日记?谁和外国人有接触?哪怕是和侨民说过一句话的,都要记录在案!”
“嗨依!”宪兵司令立正低头,“我们已经注意到,有些军官确实有拍摄‘纪念照片’的习惯,部分照片可能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出了。另外,当时在南京的西方侨民,特别是那些传教士和医生,可能暗中记录了一些情况…”
“那就抓!”杉山元眼中闪过狠厉,“宁可错抓,不可放过!凡是行为有疑点的,先控制起来再说!特务机关要加强对所有军官的监视,尤其是那些有过留学背景、或被认为思想‘不够坚定’的人!一旦发现任何异动,无需上报,立刻逮捕!”
“嗨依!”
与此同时,上海,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
松井石根面对东京发来的斥责电文,脸色铁青。他自认对南京的管控已如铁桶一般,如今却要替整个陆军的丑闻背锅,这让他窝火至极。
“八嘎!”他低声咒骂,将电文揉成一团,“一定是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军官,或者是…海军那帮家伙搞的鬼!”他怀疑海军故意泄露消息,以打击陆军的威信。
在高压下,一场残酷的“纠察内鬼”行动在华中派遣军内部迅速展开。特务机关和宪兵队像猎犬一样四处嗅探。
场景一:某联队指挥部。 一名曾在美国留学、平时喜欢用莱卡相机拍照的少佐被突然带走。罪名是“私藏战场违禁照片”和“有通敌嫌疑”。尽管他辩解照片只是风景照,但相机和所有底片仍被没收,人被投入牢房接受“严厉讯问”。
场景二:南京宪兵队驻地。 几名曾与留在南京的西方医生有过接触、并接受过少量药品馈赠的士兵被隔离审查。尽管他们是为了治疗伤员,但仍被怀疑“泄露军情”。
场景三:上海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几名海军军官在酒吧醉酒后,大肆嘲讽陆军“只会给帝国抹黑”,言语被陆军特务密录下来,作为海军“煽风点火、破坏团结”的证据,秘密呈报东京。
整个华中日军上层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人人自危,同僚之间不敢多言,生怕一句无心之语被曲解为对政策的不满。陆军与海军之间的隔阂与敌意也更深了。
而在东京,近卫文麿看着陆军提交的“初步调查结果”——几名低级军官成了替罪羊,被指控为泄密源——他心中冷笑。他知道这未必是真相,但至少需要一个对各方都有所交代的结果。他指示外务省加紧开展国际公关,试图淡化事件影响,但那张来自南京的照片,已然成为钉在日本国际声誉上的耻辱柱,不是轻易能拔除的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