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2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站在保险库厚重的钢门前,看着工作人员清点最后一批金砖。这些印着双头鹰标志的沙俄遗产,在暗室里沉睡了近二十年,如今将焕发新生。
多少?斯大林用烟斗轻敲铁门框。
财政部长兹韦列夫立刻报告:总计87吨黄金,按当前汇率约合1.2亿美元。足够支付首期债券兑付和西屋电气首笔货款。
斯大林嘴角微微上扬。这些从沙皇国库和教堂没收的黄金,曾是他最不喜欢的资本主义象征,现在却成了撬动国际格局的杠杆。
美国人什么反应?
华尔街沸腾了。兹韦列夫翻开报告,摩根银行今早来电,愿意包销苏联未来国际债券。伦敦和巴黎的银行家正在申请签证。
斯大林走向窗前,十月的阳光照在红场上。远处,一队西服革履的外国人正被导游引向列宁墓——那是日本商会代表团,三天前还趾高气扬,现在却乖顺得像群绵羊。
告诉贸易部,斯大林突然说,优先处理日本订单。特别是...机床和炼油设备。
兹韦列夫惊讶地抬头:但日本刚刚...
正是因为他们反悔了《日苏中立条约》。斯大林冷笑,让东京的军部和财阀互相撕咬吧。
伦敦《泰晤士报》编辑部,总编辑道森爵士盯着刚收到的莫斯科电讯稿,钢笔悬在社论版上空迟迟未落。标题已经拟好:《苏联的黄金与诚意》,但内容让他左右为难。
主编先生,苏联驻英记者乌曼斯基微笑着递过照片,这是昨天列宁格勒港的卸货现场。英国制造的机床正在吊装。
照片上,曼彻斯特机械的商标清晰可见,工人们正操作苏联产的起重机装卸设备。道森注意到角落里有个戴鸭舌帽的监工——那分明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标准装扮。
你们用我们的机器...制造更多机器?道森苦笑。
乌曼斯基又拿出一张《华尔街日报》,是用黄金购买发展权。斯大林同志说,社会主义不排斥任何有益的技术。
道森的钢笔终于落下。三小时后,这篇罕见正面报道苏联的社论引发轰动。更让伦敦金融城震惊的是随文发布的广告——苏联贸易部招标采购纺织机械,支付方式:50%黄金,50%石油。
当夜,英格兰银行总裁诺曼爵士紧急约见财政大臣:我们必须调整对苏政策。那些黄金...很多是1918年英国债权人抵押品!
巴黎证券交易所,电子屏突然闪烁起红色警报。交易员们还没反应过来,苏联国家银行发布的公告已引发踩踏式抢购:以黄金担保发行2000万法郎债券,年息6%,用于采购法国农产品。
上帝啊!里昂信贷银行的经纪人扯开领带,这比国债利率高两倍!
而且用黄金担保!他的同行已经冲向电话亭,快通知总部!苏联人疯了!
不到一小时,法国外交部悄悄撤回了原定次日提交国联的《关于苏联人权状况的抗议书》。外交部长德尔博斯对幕僚苦笑:当农民能卖出小麦,工人能卖出汽车时,谁还在乎西伯利亚的劳改营?
在香榭丽舍大街的苏联贸易代表处,排队申请签证的法国商人已经绕过了两个街区。队伍最前方,雷诺汽车的代表正悄悄塞给签证官一瓶1928年的干邑白兰地。
东京日本银行总部,总裁深井英五盯着刚解密的苏联贸易清单,手指在石油钻探设备条目上颤抖。日本75%的石油依赖进口,而苏联萨哈林岛的油田近在咫尺...
三井和三菱的人到了吗?他问秘书。
到了,但...秘书压低声音,陆军参谋本部也派了观察员。
会议室里,西装与军装泾渭分明地分坐长桌两侧。当深井展示苏联提出的贸易条件——石油换机床时,陆军代表突然拍案而起。
这是陷阱!少佐佐藤勇怒吼,苏联想用经济手段控制帝国命脉!
三井物产社长冷笑:那请问陆军能提供什么替代方案?美国已经禁运废钢,荷兰东印度的石油价格涨了三倍...
我们有满洲!佐藤抽出军刀指向地图,只要拿下哈尔滨的炼油厂...
够了!深井打断这场即将升级的冲突,内阁已经决定:接受苏联条件。他环视众人,天皇陛下亲自批示——经济自立为当务之急
当陆军军官愤然离席时,没人注意到深井与三井社长交换的眼神。两小时后,东京股市的军工股暴跌,而贸易公司股票全部涨停。
纽约皮埃尔酒店宴会厅,哈默举杯向满屋子的银行家致意。背后横幅写着美苏贸易委员会成立晚宴,摩根和洛克菲勒的代表分坐两侧,像守护神般彰显这场商业盛宴的分量。
先生们,哈默的声音传遍大厅,截止今日,苏联已兑付价值4800万美元的历史债券。掌声雷动,更重要的是...他故意停顿,西伯利亚铁路电气化项目将公开招标,预算2.4亿美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