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关于“八百里加急”的、看似不经意的汇报,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在许倾寰(林嫣霜)那颗早已古井无波的心湖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当晚,她立刻,将刚刚才退下的小栗子和张嬷嬷,又重新召回了屋中。
屋内的气氛,与白日里的平静,截然不同。
那盆燃烧正旺的银霜炭,似乎也无法驱散空气中那股凝重而冰冷的寒意。
“娘娘,您……”张嬷嬷看着自家主子那张陡然变得无比严肃的脸,心中,也跟着提了起来。
许倾寰没有回答。她只是走到那张画着大魏疆域图的旧羊皮纸前,用手指,重重地,点在了“南境”与“越国”的交界之处。
“八百里加急。”她缓缓开口,声音,比窗外的风雪,还要冷上三分,“你们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小栗子和张嬷嬷对视一眼,都摇了摇头。
“这意味着,有十万火急的、足以影响国策的军国大事,发生了。”许倾寰的目光,锐利如刀,“这种级别的通讯,通常只在两种情况下,才会被启用。其一,是边境爆发大战;其二,是有来自最高层的、必须以最快速度,传达下去的……王命。”
她转过身,看着两人:“可如今,南境并无战事。那么,就只剩下第二种可能。”
“是谁,在用这种方式,与京城,进行着某种极度机密的、高效的沟通?”
“而沟通的内容,又是什么?竟需要让那些身经百战的信使,连马匹都活活跑死?”
她一连串的发问,让小栗子和张嬷嬷,都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所以,”许倾寰的语气,不容置喙,“我们之前所有的长期计划,都要暂时搁置。从现在起,你们只有一个任务——”
“去查!”
“查清楚,这些‘火票’快马,究竟,为何而来!”
这个任务的难度,远超以往。
它不再是冷宫内部的鸡毛蒜皮,也不再是后宫妃嫔之间的家长里短。它指向的,是这座皇宫,乃至整个大魏王朝,最核心的、权力中枢的秘密。
接下来的几天,小栗子和张嬷嬷,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小栗子,几乎将他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他去讨好、去贿赂那些在宫门口当差的侍卫,和在驿馆附近做杂役的、他能接触到的最高级别的太监。
然而,他得到的,却只有两种结果——一无所知的茫然,和讳莫如深的警告。
驿馆,隶属兵部,自成体系。那些负责传递军报的信使,更是纪律严明,如同死士。他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信件的内容是什么,除了他们的顶头上司和最终的收信人,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过问。
小栗子的那些银子,如同石沉大海,连一点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他那张小小的、在底层奴才中初具雏形的情报网,在真正的、国家级别的权力壁垒面前,脆弱得,就像一张真正的蜘蛛网。
而张嬷嬷那边,同样,一无所获。
她去寻那些老姐妹们聊天,旁敲侧击,想打听最近宫中和朝堂,是否有发生什么异动。
然而,得到的,却都是些无关痛痒的消息。
“……听说,皇上最近胃口不佳,御膳房为此,都快愁白了头。”
“……苏小姐前几日偶感风寒,陛下亲自去探望了三次,还赏下了无数珍贵的药材。”
“……朝堂上?嗨,还不是那样。几位大人,还在为开春祭天的礼乐规制,争得面红耳赤呢。”
所有的信息,都表明,这座皇宫,一如既往的平静。
仿佛,那几匹跑死在驿馆门口的快马,和那封被送入宫中的八百里加急文书,从未存在过一般。
但这表面的平静,却让许倾寰,感到了更深的不安。
“越是平静,就说明,这水面下的暗流,越是汹涌。”她看着两人带回来的、毫无价值的情报,非但没有失望,眼神,反而变得更加锐利。
“敌人将消息,封锁得如此严密。这恰恰证明,这件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见不得光的阴谋。”
她知道,常规的手段,已经没用了。
她必须,换一个思路。
“张嬷嬷,”她看向这位在宫中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您再仔细想想。宫里,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不在权力的中心,却能接触到,所有最核心的秘密?”
张嬷嬷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
“一个,只负责‘记录’和‘保管’,而不负责‘决策’的地方。”许倾寰提醒道。
张嬷嬷的身体,猛地,一震!
她想到了!
“娘娘!”她的声音,都有些变了调,“您是说……御书房的……藏书阁?”
“没错。”
御书房藏书阁,那里,存放着大魏开国以来,所有的官方档案、机密卷宗、和往来国书。那里,是整个王朝的记忆中枢。
“可是,娘娘……那里,守卫森严,等闲人,根本无法靠近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