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地味业那一笔小试牛刀的实盘操作顺利止盈后,祁阳心里踏实了不少。
赚多少钱倒是次要,关键是这次成功的“下水”,证明了他把系统那玄乎的提示和自己学的知识、定的纪律拧成一股绳,这路子走得通。
他把这次买卖的前后经过、心得体会详详细细记在本子上,算是自己投资路上第一个有模有样的脚印。
系统升到Lv.4,不光是返利比例涨到了吓人的500%,那个新冒出来的“产业洞察”功能,更让祁阳心里痒痒的,感觉像是又推开了一扇能看到更远风景的窗户。
周一上午宿舍就他一人,赵刚去训练,李哲雷打不动泡图书馆,孙伟估计还在哪个被窝里做梦。祁阳关好门,坐在书桌前,定了定神,心里默念:“启动产业洞察。”
【产业洞察功能(每月可用次数:1/1)。请宿主指定一个希望进行深度分析的行业领域……】
一个清晰的念头在他脑子里浮现。
祁阳琢磨开了。之前周林那个沙龙,周老师的点拨,还有他自己模模糊糊的想法,好像都指向了光在股市里打转不够,得碰碰更实在的东西。
系统上次在模拟盘里点的“星源科技”,还有这次实盘提示的“大消费”,都跟实体产业挂钩。
结合最近阅读《投资最重要的事》里关于“寻找错误定价机会”和“理解价值本质”的论述,他愈发觉得,仅仅在二级市场博取价差,似乎有些“浪费”了系统这种能够窥见产业先机的独特优势。
“那就…看看新能源储能这块吧。”祁阳在心里下了指令。
他记得“星源科技”搞的技术好像跟储能材料能搭上边,而且这玩意儿现在是政策香饽饽,市场前景亮堂,技术更新又快,正适合拿来“洞察”一下,看看有没有更早期、更具潜力的介入机会,而不仅仅是买卖股票。
【指令已接收。正在生成针对“新能源储能”领域的深度分析报告……】
下一刻,一股比之前“投资趋势分析”更庞杂、更深入的信息流涌进他意识里,但一点不乱,被系统梳理得明明白白:
政策上,国家“双碳”战略是铁板钉钉,十四五规划对新型储能装机有硬指标,近期可能还会出台针对用户侧、电网侧储能的细化优惠,尤其关注中西部。
但也提醒了,地方补贴有时候落地慢,是个潜在风险。
技术上,锂电池还是老大,但能量密度快到顶了。
下一代里,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大,估计两三年内就能大规模商用,特别适合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地方,比如低速电动车、基站备份。
全钒液流电池在需要长时间、大规模储能的电网级应用里,安全和寿命是王牌,是下一阶段的竞争热点。
至于更牛的固态电池,还在实验室往外爬呢,短期内别指望。
市场方面,宁得年代、比亚帝这些巨头仗着钱多技术厚,占了大部分地盘,但也不是没缝钻。
那些专注于细分领域,比如专做家庭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方案,或者死磕某种材料的小而美创新公司,也有出头机会。
市场竞争打得头破血流,价格战凶得很,可谁要是有独门技术或者特殊渠道,照样能赚大钱。
最后,风险提示也一点不含糊:上游锂、钴、镍这些材料价格坐过山车;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有了;技术更新太快,容易投错了钱打水漂;电网能不能消纳那么多,政策执行力度到不到位,也都是问号。
祁阳赶紧把这干货满满的信息记到加密的电子文档里。
好家伙,这比之前那模糊的“直觉”可管用太多了!拿着这份“攻略”,他心里那个之前一闪而过的念头变得无比清晰和强烈:是时候将目光投向一级市场,或者说,直接参与到实体产业的成长中去了。
他意识到,系统提供的这种深度产业洞察,其最大价值或许不在于指导短线股票买卖,而在于帮助他识别那些尚在萌芽或成长初期、却拥有巨大潜力的技术、团队或商业模式。
在二级市场,他只是一个价格的接受者和博弈者;但如果能早期介入有潜力的实体项目,他就有可能成为价值的共同创造者和分享者。
这不仅能带来可能远超股票投资的回报,更能让他更深入地理解商业运作,积累宝贵的实业经验,甚至……未来有机会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版图。
这想法让他心头一阵发热。炒股更多是发现价值和价格博弈,而参与实业投资,乃至未来自己创业,那是从更底层参与价值创造。
看着一个东西在自己支持下或亲自参与下成长起来,这里头的挑战和成就感,恐怕不是屏幕上数字跳动能比的。
而且,投资实业或创业所需的开销——无论是投资款、研发费用、设备采购还是团队薪资——那也都是实实在在的“消费”,能触发返利,推动系统升级,这可是良性循环。这远比单纯为了升级而进行奢侈性消费更有意义和价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