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腊月,北风卷着雪沫子拍打在京城的宫墙上,御书房内却暖意融融。祁星黎身着玄色绣金龙常服,正低头看着陆玉景递上来的粮草调配明细,指尖划过“雁门关粮草运输路线”那一行时,微微蹙起了眉。
“玉景,”她抬眸,目光落在立在案前的陆玉景身上,他今日穿了一身天青色锦袍,衬得气质愈发温润,只是眼底带着淡淡的疲惫,“这条从太原到雁门关的路线,暗卫来报,近日有祁悦灵的残部活动,恐会偷袭粮草队伍,你可有应对之策?”
陆玉景躬身,声音沉稳:“陛下放心,臣已与太原守将商议过,从太原出发的粮草队,会由五百骑兵护送,每十里设一个驿站,驿站内安排二十名精锐士兵接应。同时,臣还让运输队伍故意放慢速度,装作防备不足,实则在路线两侧的山林中埋伏了暗卫,若有敌袭,可前后夹击。”
祁星黎点点头,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思索片刻后道:“此计虽妥,但仍有风险。五百骑兵虽能应对小股敌袭,可若祁悦灵派来的是千人以上的影卫,恐怕难以抵挡。这样,你从京营调派一千骑兵,由你亲自带队,护送第一批粮草前往雁门关。”
“臣亲自带队?”陆玉景微怔,随即明白祁星黎的顾虑,连忙道,“陛下,臣的职责是统筹粮草调配,若亲自前往,京城这边的物资调度恐会延误。”
“京城有肖卿辅佐,朕放心。”祁星黎起身,走到陆玉景面前,伸手替他理了理微乱的衣襟,动作自然而亲昵,“你是阿糯的父亲,朕不许你有任何闪失。亲自带队,既能确保粮草安全,也能让朕安心。再者,你到了雁门关,还能顺便看看彦旻那边的防御情况,将朕的意思亲口传达给他,比书信更稳妥。”
陆玉景看着祁星黎眼中的担忧,心中一暖,不再推辞,躬身应道:“臣遵旨。臣定将粮草安全送达雁门关,也会将陛下的叮嘱一字不落地传给易将军。”
“嗯。”祁星黎颔首,又叮嘱道,“路上注意保暖,夜间宿营时务必检查营地四周,莫要大意。阿糯那边,朕会亲自照顾,你不必挂心。”
提及阿糯,陆玉景的眼神柔和了许多:“有陛下在,阿糯定然安好。只是辛苦陛下了,既要处理朝政,还要照顾阿糯。”
“阿糯是我的女儿,照顾她是应该的。”祁星黎轻笑,“昨日阿糯还问起你,说‘爹爹怎么总不来看我’,等你从雁门关回来,可要好好陪陪她。”
陆玉景点头,眼中满是期待:“臣记下了。”
送走陆玉景后,祁星黎召来肖简臣。肖简臣身着深蓝色官袍,手持一卷情报,快步走进御书房:“陛下,您找臣?”
“简臣,”祁星黎指着案上的粮草调配明细,“玉景要亲自护送粮草去雁门关,京城的物资调度和情报传递,就全靠你了。尤其是吐谷浑那边的动静,一定要密切关注,若有任何异动,即刻禀报。”
肖简臣躬身道:“陛下放心,臣已将情报网络调整完毕,各地暗卫会每隔一日传递一次消息,绝不会延误。粮草调度方面,臣也与户部官员核对过,后续批次的粮草都已备好,只待陆大人的队伍出发后,便按计划运输。”
祁星黎满意地点头:“你办事,我一向放心。只是近日朝中旧贵族虽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发难,却仍在暗中散布流言,说朕刚登基便发动战事,劳民伤财。你要多留意这些流言,及时澄清,稳定民心。”
“臣遵旨。”肖简臣应下,又道,“陛下,臣已让御史台发布公告,详述祁悦灵勾结吐谷浑、意图颠覆我朝的罪状,以及此次战事的必要性,百姓们得知后,不仅没有抱怨,反而纷纷表示愿意支持朝廷,有的甚至主动捐出粮食和钱财。”
祁星黎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民心向背,是战事成败的关键。百姓们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正说着,付乐云一身劲装,快步走进御书房,脸上带着几分兴奋:“陛下,肖大人,臣刚巡查完皇宫的安保,一切都已安排妥当!臣在皇宫四周增设了两百名暗卫,宫门处的侍卫也换成了精锐,就连阿糯公主的寝宫,臣都亲自布置了十名贴身护卫,确保万无一失!”
祁星黎看着付乐云朝气蓬勃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暖意:“乐云,辛苦你了。阿糯年纪小,胆子也小,你多费点心,若她有任何需求,即刻满足。”
“陛下放心!”付乐云拍着胸脯保证,“臣定会像保护陛下一样保护好公主!昨日公主还拉着臣的手,让臣教她剑法呢,臣想着等战事结束,就教她一些基础的防身术,也好让她以后能保护自己。”
祁星黎轻笑:“阿糯愿意学,你便教她,不许让你累着,也不许让她受伤。”
“臣明白!”付乐云用力点头,眼中满是欢喜。
几日后,陆玉景率领一千骑兵和粮草队伍,从京城出发前往雁门关。祁星黎亲自到城门口送行,阿糯也穿着一身粉色棉袍,站在祁星黎身边,拉着陆玉景的手舍不得松开:“爹爹,你什么时候回来呀?阿糯会想你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