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那“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悲悯内核,与对“求不得”、“放不下”的深刻哲学探讨,如同一场席卷灵魂的风暴,在无数听众的心湖中掀起了滔天巨浪。这股由极致情感淬炼与深度思辨交融而成的磅礴信力,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沈清言言灵的燃料与基石,它们仿佛拥有了某种集体性的意志,渴望着一种更加直接、更加具象化的表达,一种对那玄奥意境的实体印证。
就在沈清言完成阶段性总结,那经过千锤百炼、已然变得极其精纯与沉凝的信力,积蓄到某个临界点的瞬间,异变,悄然而又磅礴地发生了。
并非在清言书院,也非在万众瞩目的“侠客岛”预定海域,而是在那承载了无数传说、本身就与《天龙八部》核心谜团紧密相连的—— 河南嵩山,少室山。
这一日,天象并无异常,晨曦依旧如常洒落在少室山的苍松翠柏之上,为古老的少林寺镀上一层金边。香客游人如织,钟声梵唱悠扬,一切都与往常并无二致。
然而,就在少林寺主体建筑群侧后方,一片原本是陡峭山壁、人迹罕至的区域,空间却开始了一种肉眼难以察觉,却能被某些感知敏锐者(以及高度精密的监测设备)捕捉到的 微妙涟漪。
那感觉,并非撕裂,也非爆炸,更像是 一滴浓墨,悄无声息地滴入清澈的水中,然后缓缓晕染、沉淀,最终凝固成一幅真实的画卷。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没有璀璨夺目的光柱。当空间的涟漪平复,一座原本绝不存在于此的建筑物,已然静静地、却又无比笃定地,坐落于那片山壁之前。
那并非预想中金碧辉煌的殿宇,也非杀气腾腾的古战场遗迹。它只是一座看起来 极其古朴、甚至有些陈旧 的 阁楼。
阁楼不高,仅有三层,木质结构,飞檐翘角上覆盖着深色的瓦片,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仿佛已经在此矗立了数百年之久。阁楼正门上方,悬着一块色泽沉黯的匾额,上面以古朴的笔法书写着三个大字—— 藏经阁。
阁楼之前,是一方不算宽敞,却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青石庭院。庭院中,古树参天,投下斑驳的光影,更添几分幽深静谧。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和谐,仿佛它本就是少林寺建筑群中一个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所有亲眼目睹(无论是肉眼还是通过监控画面)这一幕的人,心中都升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与震撼!
因为它出现的太“安静”了,安静的近乎诡异!更重要的是,它的风格、它的气息,与现有的少林寺建筑既相似,又有着某种本质的不同。那是一种更加 内敛、更加 古老、仿佛沉淀了无数智慧与时光的独特韵味。
“藏……藏经阁?!”一位早起扫洒的小沙弥最先发现,手中的扫帚“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目瞪口呆地望着那凭空出现的建筑,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没睡醒。
很快,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传遍了整个少林寺,引起了巨大的骚动。僧人们纷纷涌向侧院,震惊地看着那座多出来的阁楼,议论纷纷,惊疑不定。
“怎么回事?那里昨天还是一片山壁!”
“藏经阁?我们寺里的藏经阁不是在另一边吗?”
“这……这难道是佛祖显灵?还是什么妖邪作祟?”
就连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师(此世界线的当代方丈,非《天龙》中的玄慈)闻讯赶来,看到那静谧矗立的阁楼时,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也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凝重与困惑。他能感觉到,那阁楼之中,并无妖邪之气,反而隐隐透出一股令人心神宁静、却又深不可测的 禅意。
几乎在同一时间,国家特殊现象研究与防御中心(NSID)设在嵩山附近的监测站,警报声凄厉地响起!
“报告!少室山区域出现高强度、高稳定性的异常空间波动!”
“能量频谱分析……与‘遗迹’特征吻合度99.8%!”
“目标形态已确认……是一座……古式阁楼?能量反应极其内敛,但……总量深不可测!”
“已紧急联系少林寺方面,并启动最高响应预案!”
周明远在NSID总部指挥大厅,看着大屏幕上传输回来的实时画面与数据,瞳孔骤然收缩。他立刻意识到了这是什么——沈清言讲述《天龙八部》所引发的信力,竟然自行凝聚,提前具现出了故事中的核心场景之一!而且,其出现的方式如此平和,如此……“理所当然”,远超之前任何一次遗迹显现的迹象!
他毫不犹豫地接通了与沈清言的加密通讯。
清言书院内,沈清言几乎在遗迹具现的同一刻,便心生感应。他闭上双眼,心神与太初相连,“看”到了那坐落于少室山侧的藏经阁。与他构筑的训练幻境不同,这座藏经阁是真实不虚地存在于现实维度,是由海量精纯信力混合了某种现实规则,凝聚而成的 半实体化遗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