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遗迹”现世已有一段时日,最初的极致狂热与混乱,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湖面,在经历了剧烈的激荡后,涟漪虽未平息,却似乎进入了一种相对稳定、却又暗藏机锋的微妙阶段。各方势力都在消化着最初的冲击,调整着策略,积蓄着力量,仿佛暴风雨来临前,那短暂而压抑的宁静。
在这片宁静之下,暗流依旧在各自的河道中汹涌奔腾。
---
对于身处风暴眼核心的沈清言而言,这段时日是他奠定根基、积蓄力量的关键时期。
信力的积累,已不再是问题。随着赵航获得“逍遥游”身法的实证,以及他持续不断、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信力的来源变得空前稳固和多元。脑海中,太初反馈的信息始终令人振奋:信力储备稳定在“登堂入室”级别,并且仍在缓慢而坚定地增长,为他下一次的“言灵”挥霍储备着充足的弹药。
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升级。【言灵·局部微调】权限的解锁,让他从被动的创造者,晋升为了主动的“管理员”。而【信力雷达】(简易版)的出现,则为他提供了识别“同道”的慧眼。
通过雷达,他能清晰地感知到赵航那个光点的存在。虽然未曾见面,但这个因他讲述的“侠义”而获得遗迹认可、并真正掌握了超凡力量的年轻人,无疑已成为他无形中的第一个、也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传承者”。这证明了“言灵具现”之路的可行性,也为他未来的蓝图提供了第一个成功的范本。
而琴剑先生的到访,则代表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收获。这并非源于雷达的感知(琴剑先生的“信仰”更偏向于对文明本身的追寻,而非对沈清言个人的崇拜,故在雷达上反应特殊),而是一种基于学识、气质和敏锐直觉的相互吸引。沈清言能感觉到,这位神秘的先生绝非寻常人物,其背后可能牵扯到某些真正理解、甚至一直在追寻类似“遗迹”文明真相的隐秘传承或组织。“寻真派”?这个名字在他心中留下了印记。与这类人的接触,或许将为他打开另一扇通往历史真相的大门。
他站在出租屋的窗边,目光平静地扫过楼下街道上那几辆看似普通、却长时间停驻未曾移动的车辆。那是NSID的监视点,他心知肚明。更远处,城市的天际线尽头,在稀薄的雾霭之后,五座遗迹山峰的轮廓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依稀可见,如同扎根于现实世界的海市蜃楼,提醒着所有人时代的剧变。
“水,已经开始浑了。”沈清言在心中对太初轻笑道,语气中带着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各方鱼儿都已入局,或明或暗,或贪婪或谨慎。”
“是的,宿主。”太初回应,“当前局势符合预期发展模型。信力基础稳固,观测样本(赵航)表现良好,潜在合作者(琴剑先生)已出现,官方态度趋于理性,商业势力蠢蠢欲动。混乱初期已过,进入规则建立与势力划分的前夕。”
沈清言点了点头,目光投向那座隐约透着几分清奇邪气、仿佛有桃花虚影闪烁的山峰方向,那是“东邪遗迹”。
“那么接下来,”他的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该让这个习惯了直来直去、信奉能量与效率的世界,好好见识一下,何为‘东邪’黄药师的雅致与邪气了。他那非汤武而薄周孔的孤傲,他那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的莫测,还有那……碧海潮生按玉箫的绝艺。”
一个关于“东邪”的故事,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具针对性的“规则微调”,已在他心中酝酿。他要让下一个登场的遗迹,展现出与“北丐”的质朴侠义截然不同的风貌,进一步拓宽这个时代对“失落文明”的想象边界,也让这潭水,搅动得更加精彩。
---
NSID总部,周明远办公室。
气氛依旧严肃,但相较于之前的剑拔弩张,多了几分沉静的研讨气息。
周明远面前摆放着两份重要的文件。一份是张守诚大校提交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遗迹外围封锁和应对“可能出现的超凡个体威胁”的预案;另一份,则是苏晚那份详细记录了“文明观察团”首次接触成果、并建议重新定义沈清言身份的分析报告。
内部路线的争论已然明确。张守诚代表的“控制派”依然坚持武力保障和绝对掌控的底线思维,而苏晚代表的“合作/观察派”则凭借扎实的数据和理性的分析,占据了当前策略制定的上风。
周明远的手指轻轻敲击着苏晚的报告,目光停留在“文明模因具现化产物”和“文明火种”这几个关键词上。他深知这些词汇背后代表的颠覆性含义。这意味着NSID,乃至整个官方机构,都需要开始学习用一种全新的、超越现有科学范式的眼光,来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
“批准苏晚博士的建议。”周明远最终开口,对一旁的秘书吩咐道,“提升对沈清言的保护性监控等级,但严禁任何形式的打扰或试探。同时,以‘文明观察团’为基础,扩大研究团队规模,引入更多领域的专家,尤其是古文化、哲学和非标准逻辑学方面的学者。我们要做的,是先理解,再谈控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