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雨后的杭州城湿润而清新,西湖畔霓虹闪烁,倒映在粼粼波光之中,勾勒出现代与古典交织的迷离夜景。
但我无暇欣赏这份美景。与那位茶馆女子的短暂对视,如同一个无声的警示,提醒我在这座温柔水乡之下,潜藏着无数需要警惕的眼睛。
我在旅馆房间调息至深夜,待窗外城市喧嚣渐歇,便换上一身深色衣物,如同融入夜色的幽灵,再次悄无声息地来到了灵隐景区之外。
白日的香客游人早已散去,此时的灵隐寺区域笼罩在一片静谧甚至有些肃穆的黑暗之中,只有几盏长明灯在远处殿宇间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夜风穿过古树林木,发出沙沙的声响,更添几分幽深。
我轻易避开了夜间值班的保安,沿着白日记忆的路径,再次来到了飞来峰北侧那处僻静的石壁前。
夜晚此地,气息与白日截然不同。佛门的祥和禅意似乎随着人潮退去而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原始、更加深沉的山野之气。而那幅石刻浮雕所散发的文人执念,也变得更加清晰和活跃,仿佛真的有一群古代的魂灵正在石壁中继续着他们那场永不落幕的雅集。
但我此行的目标,并非这些伤春悲秋的文人执念,而是那缕夹杂其中的、不和谐的阴湿怨气!
我来到那处发现怨气渗出的石缝前。蹲下身,指尖凝聚【地厚】与【水润】之气,轻轻拂开表面的苔藓和浮土。
石缝比想象中的更深,而且走势并非垂直向下,而是斜向延伸,通往山体深处。那缕怨气,正如同呼吸般,从这深不见底的缝隙中一丝丝地吐纳出来。
这绝非天然形成!更像是某种力量强行开辟出的、连接着远处某个怨气源头的“通道”!
是那口从运河挖出的铁箱?它的怨气竟然能穿透地层,影响到灵隐寺的山体?那箱子里的东西,到底有多邪门?
我尝试将一丝感知顺着石缝向下延伸。然而,这石缝似乎极长极深,且越往下,那股阴湿怨气的阻力就越大,仿佛沉入了冰冷粘稠的淤泥之中,难以深入。
强行突破或许可以,但动静太大,容易打草惊蛇。
我沉吟片刻,想到了一个办法。既然这怨气能通过石缝渗透过来,那我或许可以“顺藤摸瓜”,反向追踪其源头的大致方位!
我取出随身携带的一小瓶无根水(雨水),将其滴在石缝入口。然后,双手虚按水面,【水润】玉符的力量全力激发!
“水脉为引,怨念为踪,溯本追源,显我方位!”
水滴猛地颤动起来,如同沸腾般冒出细小的气泡,水面倒映出的不再是夜空,而是快速闪动模糊的、地下深处的景象——浑浊的水流、层叠的岩层、腐朽的沉木……最终,景象定格在了一片极其黑暗、仿佛被某种强大怨念笼罩的水域!
而通过水脉的感应和【山河玉玺】对地形的把握,我瞬间判断出了那片水域的大致方位——西湖湖底某处,靠近雷峰塔方向的深层地下水脉!
竟然在西湖底下?!而非运河?
是了!杭州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脉错综复杂,运河与西湖的水系很可能在深处是相通的!那铁箱或许是在运河清淤时被偶然挖出,但其源头,或者说它真正影响的核心,却在西湖之底!
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幽府(或者其他势力)故意在运河弄出动静,吸引注意力,其真正目标,或许是西湖底下的东西?那铁箱只是某个更大阴谋的组成部分?
就在我心中骇然,试图进一步确认时——
“阁下夜访灵隐,对这石壁情有独钟,不知有何见教?”
一个清冷悦耳,却带着一丝澹澹戒备的声音,突然从我身后不远处响起!
我心中猛地一凛!有人靠近,我竟然没有提前察觉!
瞬间收敛所有气息,散去水镜法术,我缓缓站起身,转过头。
只见月光下,一位身着澹青色劲装(而非白日的裙装)、身姿挺拔、背负一柄古朴连鞘长剑的年轻女子,正静静地站在十步开外的一棵古松下。
正是白日运河茶楼上那位女子!
此刻的她,褪去了那份闲适慵懒,眉宇间多了一份英气和审视,周身气息内敛而沉凝,隐隐与周围的山势林木融为一体,显然修为不俗。
“原来是姑娘。”我面色平静,拱手道,“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听闻灵隐飞来峰夜景别有一番韵味,特来领略。倒是姑娘,夤夜至此,又所为何事?”
女子嘴角微扬,似笑非笑:“看夜景看到要施展水镜溯源之术?阁下这欣赏方式,倒是独特得很。”
她果然看到了,而且认出了我的法术路数。看来是没法糊弄过去了。
我笑了笑,不再掩饰:“明人不说暗话。姑娘既非凡俗,当能感知到此地石缝中渗出的异常怨气。在下追查此事,并无恶意,只为弄清缘由,以免酿成祸患。”
女子闻言,眼中的戒备稍减,但审视之意未退:“你非杭州人士,身上气息庞杂却中正,更有星辉护体……阁下就是近日传闻中,那个四处收集‘古物’的‘巡天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