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纽约的事件,风吟甚至没能喘上一口气。
那名特工吐露的情报,让所有人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能量信标网络”……
这个词在风吟的脑海中,瞬间构建出一个覆盖全球的可怕模型。
以整个地球为基板,以人类文明聚集地为节点,建造一个超级阵列。
一旦建成,降临的将不再是某个区域性的伪神,而是一场足以覆盖全球、改写物理规则的真正灾难。
团队几乎是马不停蹄地登上了返回的超音速运输机。
但目的地,不是燕京。
而是下一个重灾区——伦敦。
这里的“雾都幻影”事件,最初上报的等级仅为C级,但其造成的影响却极其恶劣。
伦敦塔桥上空,常年弥漫着一层用任何气象学都无法解释的诡异浓雾,连十二级飓风都吹不散分毫。
更可怕的是,浓雾中时常浮现出维多利亚时代的幻影——戴着高顶礼帽的绅士、穿着繁复长裙的贵妇、衣衫褴褛的卖花女……
这些幻影不断重复着某个生活片段,表情哀怨,动作僵硬。
它们会用一种无声的、精神层面的引诱,勾起过往游客和市民内心最深处的绝望与痛苦,诱导他们从塔桥上一跃而下。
在短短几周内,已有数十人在此自尽,事件通过网络发酵,在国际上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飞机降落在伦敦郊外的一处秘密机场,等待他们的,是一个老熟人。
“风吟先生。”
一个身穿黑色神父袍,胸前挂着银质十字架的男人走了过来。
他表情严肃,正是圣光教廷的大审判官,克劳利。
经历了上次在阿尔卑斯山的合作,克劳利对风吟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个一向以刻板和严肃着称的男人,在见到风吟时,竟然主动伸出了手。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苦涩,指着远处被浓雾笼罩的塔桥轮廓。
“教廷的‘圣光净化’仪式……没用。”克劳利的声音沙哑,透着一股深深的疲惫与无力,“我们最多只能暂时驱散一小片区域的浓雾,几个小时后,它们又会重新聚集。治标不治本。”
他收回手,表情愈发复杂,像是在审视一个异端,又像是在祈求一位救世主。
“风吟先生,教廷的圣光无法照亮这片迷雾。或许,只有您的‘科学’可以。”
风吟没有与他握手,只是点了点头,目光早已越过克劳利,投向了远方的泰晤士河。
冰冷的风吹动着他的工装外套。
他从口袋里拿出那个银白色的多面体——【月之石】。
在他的视野中,那片看似普通的浓雾,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景象。
无数淡蓝色的、破碎的数据流在雾气中沉浮、聚合、消散。它们像是被反复擦写的录像带,不断播放着一些残缺的画面:一个男人因投资失败而破产的痛苦,一个女人被情人抛弃的悲伤,一个孩子走失街头的恐惧……
历史上无数人在此地留下的强烈情绪印记,也就是所谓的“灵能信息残余”。
这些残余,又与伦敦人乃至全世界对“雾都”这个标签的群体潜意识——那种阴郁、压抑、古典又带有一丝诡异的印象——紧密结合在一起。
两者共鸣,形成了一种“历史记忆循环播放”的怪圈。
“原来如此。”风吟低声自语。
他进一步分析,很快便锁定了问题的核心。
在那片浓雾的中心,有一个极其微弱但频率极高的能量源在持续工作。它就像一个信号放大器,不断强化着这片区域的灵能场,让那些本应随时间消散的记忆残影,变得稳定而具有攻击性。
“这片浓雾,是‘观测者’特意强化的灵能媒介。”风吟得出了结论,“它在放大这种记忆循环的效应,把一个原本最多只有E级的自然灵异现象,硬生生催化成了C级,甚至B级的灾难。”
“有什么解决方案吗?”克劳利在一旁紧张地问道。
风吟没有回答,而是转身从团队携带的装备箱里,搬出了一个如同大号探照灯般的装置。
装置通体由哑光黑的合金构成,充满了硬核的工业设计感,复杂的线缆连接着一个独立的能源模块。
【记忆格式化发射器】。
这是他针对这类“信息污染”类事件专门设计的设备。
核心原理,是发射一种被他命名为“熵增波”的特殊频段。这种波本身不具备任何物理破坏力,但它能够精准地作用于灵能信息结构,强制性地、不可逆地增加其内部的混乱度。
简单来说,就是将那些无序的、残余的、被放大了的记忆信息,彻底打散成最原始、最混乱、无害的背景能量。
这是一种信息层面的“格式化”。
当风吟和韩柚将那个充满科幻感的“探照灯”在河边架设起来时,随行的几位教廷神父都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怀疑。
“审判官大人,我们真的要指望这个……铁疙瘩?”一位年轻神父低声对克劳利说,“它甚至没有散发出任何神圣的气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