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人发毛的是那种被盯着的感觉,黏糊糊的,湿冷的,像有双眼睛躲在什么地方,穿透了墙壁,穿透了黑暗,牢牢地钉在她身上。
林溪猛地坐起来,摸出手机打开手电筒,光柱在黑暗里扫来扫去。工作室里堆满了待修的旧物,一个缺了口的陶罐,半扇雕花木门,还有个断了弦的古琴,它们的影子在墙上晃来晃去,像些沉默的鬼。
什么都没有。
可那被窥视的寒意,还黏在背上,甩不掉。
她拧开床头灯,暖黄的光把黑暗推出去一块,却驱不散心里的堵。林溪烦躁地起身,走到工作台前,目光落在那个黄铜罗盘上。
它躺在丝绒托盘里,表面蒙着层铜绿,还有不少深浅不一的划痕。灯光照在上面,反射出幽幽的光,指向针的凹槽像道没愈合的伤口。
就是这东西。
林溪戴上棉布手套,指尖隔着布料碰到罗盘,还是觉得一股寒气钻进来,比普通金属凉得多,像是刚从冰水里捞出来。她深吸一口气,把罗盘挪到射灯下,拿起放大镜,一点点地看。
放大镜下,那些划痕不像随便划的,倒像是些重复的几何纹路,歪歪扭扭的,透着股说不出的怪异。最奇怪的是指向针底部的凹槽,不是镶宝石的样子,边缘方方正正,里面好像还有更细的刻痕,像…… 卡榫?或者是什么轨道?
这根本不是普通的罗盘。
林溪放下放大镜,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手套摘了。她需要更真切的感觉。指尖悬在罗盘上方,停了几秒,然后轻轻按在中心。
她有种模糊的直觉,能感受到旧物件上残留的情绪。修那面唐代铜镜时,她能摸到点边关的风沙气;补那扇木门时,能觉出点江南的潮湿。以前这感觉很淡,可碰到这罗盘后,突然变得清晰起来,还不受控制。
指尖刚按下去,一股电流似的感觉就窜了上来。
不是真的电流,是情绪。一股特别强的情绪,像洪水一样冲进脑子里 —— 是种偏执的、烧着命似的 “必须送达” 的念头。沉得像块铁,烫得像团火,带着股豁出去的决绝。
在这股情绪里,一个影子闪了过去:海边的灯塔。
孤零零地立在嶙峋的礁石上,塔身破破烂烂的,风蚀雨淋的痕迹爬满了砖面,顶上的灯早灭了,像个被人忘了的大骨头,指着黑沉沉的海。
影像一下子就没了,可那 “必须送达” 的念头还压在心上,沉得喘不过气。林溪猛地缩回手,像被烫着了一样。心跳得飞快,额头上又冒出了冷汗。
“灯塔……” 她低声念叨着,声音自己都没察觉在抖。
那灯塔,还有耳边的 “低语”,沉船幻象里的哭喊,突然像散了的珠子,被一根线串起来了。一股冷意顺着脊椎爬上来 —— 那座废弃的灯塔,恐怕就是所有麻烦的根儿,也是那个匿名送罗盘来的人,拼命想把东西送到的地方。
林溪下意识地看向窗外。远处,龙湾市的 CBD 灯火辉煌,玻璃大楼像插在地上的水晶,亮得晃眼,宣示着这城市多现代,多有秩序。
可在那片光亮的边上,视线的尽头,好像有更深的黑影在动。
那是旧港区。
城市发展把那儿忘了,衰败,混乱,像件华丽袍子底下的烂衬里,爬满了虱子。
“灰烬纪元……”
林溪想起这个词,是在一本积了灰的档案里看到的,当时只觉得是句没头没尾的废话。可现在,这词像块石头,“咚” 地砸在心上,沉得很。
摩天大楼再亮,也照不透旧港的影子。那里面藏着的东西,能把人拖进深渊里去。
她一直以为自己的世界很稳,像那些被她修复的旧物,就算有裂痕,也能补得看不出来。可现在才明白,那层看似结实的釉面,早就布满了裂纹。
而这个冰冷的罗盘,就是敲碎一切的凿子。
恐惧像潮水,从脚脖子往上漫,冰凉刺骨。但在这恐惧底下,有什么东西在慢慢冒出来,越来越强 —— 是被逼到墙角的决心。
为了甩掉这甩不掉的 “低语”,为了把被搅乱的生活捞回来,她得找到那座灯塔,找到答案。
哪怕前面是更黑的未知。
喜欢星尘之下:旧港秘语请大家收藏:(m.suyingwang.net)星尘之下:旧港秘语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