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子贤紧紧盯着炉火中心那一点几乎看不见的异铁碎屑,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一分钟过去了……
五分钟过去了……
十分钟过去了……
炉火在强力鼓风下持续高温燃烧,甚至连炉壁都有些微微发红,靠近炉口的石块被烤得滋滋作响。旁边的族人已经轮换了两批鼓风手,个个累得满头大汗。
然而,炉膛中心,那点异铁碎屑……依旧顽强地保持着那点微弱的金属光泽,在烈焰中……岿然不动!连颜色都没有丝毫变化!仿佛那足以融化普通铁矿石的高温,对它们来说只是温暖的春风。
“停!”汪子贤终于抬手示意。
鼓风停下,炉火渐渐恢复平静。汪子贤不顾高温,用长柄石钳伸进炉内,小心翼翼地将那点碎屑扒拉出来,放在一块准备好的湿石板上冷却。
“嗤——”一股细微的水汽升起。
待冷却后,汪子贤用手指(戴了厚兽皮手套)捏起那点碎屑,仔细查看。入手依旧带着温热,但形状、颜色、光泽,与投入炉火前毫无二致!甚至连表面那若有若无的奇异波动都依旧存在!
“果然……不行啊。”汪子贤叹了口气,虽然早有预料,但真正面对失败,还是有点小失落。这点碎屑都熔不了,更何况那块磨盘大小的本体?
“哔哔~目标物质热稳定性远超预期。”胖墩飞过来,用扫描光检查了一下碎屑,“炉内核心温度根据火焰颜色和辐射估算,最高约1350℃。未能对目标造成任何可见影响。推测其熔点至少超过2000℃,甚至更高。”
“2000℃……”汪子贤咂咂嘴,“这特么还是铁吗?钻石都没这么夸张吧?”(他显然高估了钻石的熔点,钻石在纯氧中燃烧温度也就800℃左右,但胖子显然不懂这个细节)。
周围的族人也围了上来,看着那在烈火中毫发无伤的神奇“灰尘”,脸上满是敬畏和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这绝对是神物!连首领的神火都无法融化!
“首领,这……这是天神的骨头吗?”一个年轻的战士忍不住小声问道。
“天神骨头?嗯,这个比喻……还挺形象。”汪子贤被逗乐了,拍了拍那战士的肩膀,“没错,这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宝贝,硬得很!普通火焰拿它没办法。”
他站起身,环顾四周,看着那座在他指导下建起、曾为部落带来第一炉铁水、被族人视为神迹的炼铁炉,此刻却显得如此“无力”。
“看来,咱们的老伙计,该升级了!”汪子贤眼中重新燃起斗志,“我们要造一个更热、更大、更强的炉子!一个能融化‘天神骨头’的炉子!”
他立刻行动起来,指挥族人:“岩罕,去召集所有有空闲的族人,特别是参与过建造这个炉子和会制作陶器、泥瓦的!阿雅,带人去多准备木炭,要最好的硬木炭!大熊,带狩猎队去看看能不能搞到更大的皮子,做新风箱要用!”
一连串命令下去,整个部落再次高效运转起来。经历过无数次挑战和建设的炎黄族人,早已习惯了听从汪子贤的指挥,并且对他要创造的新事物充满了期待。
汪子贤则找了一块平整的大石板,用炭条开始写写画画。胖墩悬浮在他肩头,充当着人形(龙形?)数据库和计算器。
“哔哔~根据现有条件,要获得超过2000℃的高温,单纯依靠木炭和空气燃烧,理论极限约在1800-1900℃左右(火焰温度,非炉膛温度),且很难稳定维持。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炉体结构优化。现有竖炉散热快,保温差。需要加厚炉壁,采用多层结构,内层使用更耐火的黏土混合石英砂、石墨粉(如果有的话)等材料,中间加入隔热层(如干草灰、石棉?),外层用石块加固密封。炉型可以考虑更高更细,增加烟囱效应,强化自然抽风。”
“第二,鼓风系统强化。现有皮橐风箱风压和风量不足。需要设计更高效、更强劲的鼓风装置。方案一:串联多个皮橐,但同步操作困难,效率提升有限。方案二:设计活塞式风箱,利用杠杆原理,单人即可产生更大风压。方案三:若是能找到合适的水源,甚至可以尝试建造水力鼓风机!不过当前季节和地点限制,水力方案暂时搁置。”
“第三,燃料与助燃剂。木炭是目前最佳选择,但需要确保木炭干燥、块度均匀。是否可以尝试对木炭进行‘富氧’燃烧?即预先将鼓入的空气通过某种方式增加氧气含量?呃,这个难度略高……或者,寻找其他更高热值的燃料?比如……石油?天然气?哔哔……检索周边环境数据库,未发现明显油气苗显示。”
胖墩的分析条理清晰,为汪子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好家伙!胖墩,你可以啊!这数据库和推理能力,快赶上正版……咳咳,快赶上专业工程师了!”汪子贤赞叹道,手下不停,开始在石板上勾勒新式高炉的草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