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舰队发起了全面的反击!炮火照亮了黑暗的星环,收割者的舰船在逃亡中不断被击毁。这场持续了数十个标准时的惨烈决战,终于以秩序文明的惨胜而告终。
当最后一艘收割者主力舰消失在超空间跳跃的涟漪中时,战场上只剩下漂浮的残骸、燃烧的星体和一片死寂。
“火种”舰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超过一半的战舰被击毁或重创,官兵伤亡无数。但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战略胜利!他们不仅粉碎了收割者一次毁灭性的进攻计划,更向全宇宙证明了,收割者并非不可战胜!
战斗结束后,联军舰队在战场边缘进行短暂的休整和救援。共同体舰队的医疗船穿梭于残骸之间,搜救着幸存者。
艾隆指挥官登上了受损严重但旗帜依旧飘扬的“复兴”号。他看着满身硝烟、眼窝深陷但目光依旧坚定的王浩,庄重地行了一个共同体最高礼节。
“王浩总司令,不,同盟军总司令官阁下,”艾隆的声音充满了敬意,“您和您的舰队,用勇气和牺牲,为所有秩序文明赢得了生存的权利和未来的希望。星海共同体,将永远铭记这份恩情。”
王浩回以军礼,声音沙哑:“这是我们共同战斗的结果。但战争还远未结束,收割者只是暂时退却了。”
“是的,”艾隆点头,“但经此一役,共同体内再无杂音。我们将全力支持您,整合所有力量,直到将收割者的威胁彻底清除!”
两双有力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代表着两个曾经疏远、如今在血与火中凝结成钢铁同盟的文明。
稍作休整后,联合舰队开始返航。残破的“火种”舰队,在共同体舰队的护卫下,踏上了归途。他们不再是逃亡的难民,而是胜利之师,是带来黎明曙光的英雄。
王浩站在“复兴”号的了望窗前,望着窗外护航的共同体战舰和远方渐渐亮起的星辰。身后,是苏婉博士、杨振华上将等伤痕累累却目光灼灼的战友。
联合舰队的返航之旅,在胜利的光辉与牺牲的沉重交织中,显得格外漫长而肃穆。残破的“火种”舰队,在“星海共同体”主力舰队的庄严护航下,穿越了曾经充满危险的星域,最终抵达了人类文明的摇篮——蓝星。
当舰队的身影出现在蓝星近地轨道时,迎接他们的并非盛大的凯旋仪式,而是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克制的敬意。出于安全和保密的考虑,欢迎仪式在龙国最高级别的“昆仑”地下指挥中心举行。没有媒体的长枪短炮,没有万民的空巷欢呼,只有最高议会全体成员、军方高层以及部分核心科学家肃立等候。
舷梯放下,王浩第一个走出“复兴”号。他依旧穿着那身略显陈旧、甚至带着些许焦痕的上将制服,步伐沉稳,面容虽疲惫,但眼神深邃如星海,透着一股历经生死淬炼后的平静与威严。他的身后,是同样风尘仆仆却目光坚定的苏婉博士、杨振华上将等核心成员。
最高元首亲自上前,紧紧握住王浩的手,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王浩上将,辛苦了!你们是龙国的骄傲,是人类文明的英雄!你们带回来的,不仅是胜明的希息,更是文明延续的火种和未来的希望!”
王浩郑重敬礼:“报告元首!幸不辱命!‘火种’舰队,完成任务归来!”简短的言语,背后是无数星辰的陨落与鲜血的浇灌。
随后进行的汇报会议持续了数日。王浩、苏婉等人详细汇报了“断刃”星云的游击战、“庇护所”的陷落、“遗忘星域”的重建以及与“星海共同体”从接触到结盟的全过程,并将封存着“守望者”遗迹核心数据、“赤辉晶”样本以及“空间稳定力场”等关键技术的加密硬盘,郑重上交给了国家最高科技委员会。
这些用生命换来的宝贵财富,将迅速被纳入龙国的最高科研计划,有望在短时间内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全面提升人类文明的实力。
汇报结束后,最高议会经过决议,授予王浩“特级星空勋章”及“文明守护者”称号,并给予“火种”舰队全体官兵最高规格的表彰和抚恤。考虑到王浩及其团队身心俱疲,议会强制命令他们进入为期至少三个月的休整期。
卸下了千斤重担,王浩一时间竟有些无所适从。多年来,他的神经始终紧绷,不是在指挥作战,就是在思考战略,早已习惯了硝烟与星图为伴的生活。突然置身于安全、平静的地下基地,耳边不再有警报和爆炸声,反而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不真实感。
他被安排住在基地高级军官生活区一套舒适但略显空旷的公寓里。最初几天,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沉睡,仿佛要将过去数年欠下的睡眠一次性补回来。醒来后,他会漫无目的地在基地内部转悠。
他走过庞大的生态园,看着模拟阳光下绿意盎然的植物,会想起“庇护所”星球上那些顽强生存的苔藓;他路过喧闹的士兵休息区,听到年轻士兵们谈论着地球上的娱乐新闻和家常琐事,会恍惚间想起那些永远留在星空中的战友的面孔;他站在巨大的观景平台前,透过厚厚的复合玻璃望着外面熟悉的地球景色,思绪却飘向了遥远而陌生的星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