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联合行动中,星灵“光梭”巡洋舰利用其强大的灵能感应器,提前发现了收割者一支试图迂回包抄龙国节点的隐形舰队,并及时预警。龙国和星灵舰队联手设伏,再次重创敌军。
同盟的协同作战,不仅增强了战力,更极大地鼓舞了龙国官兵的士气。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他们的身后,站着拥有古老智慧和强大力量的盟友。
时间在激烈的拉锯战中飞速流逝。数月过去,收割者先锋舰队在“断刃”星云中的推进速度被极大地延缓了,预计的占领时间表被彻底打乱。它们每占领一片区域,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并且时刻面临着龙国同盟联军无处不在的骚扰和反击。王浩“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龙国后方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加速了新式战舰的建造、新装备的研发和军队的扩编。星海同盟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然而,王浩和所有高层指挥官都清楚,这种相持状态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收割者庞大的战争机器拥有深不可测的潜力。它们的沉默和忍耐,可能意味着在酝酿一次前所未有的、决定性的总攻。侦察单位已经发现,在星云最深处,有异常强大的能量正在聚集,那可能是在建造某种超大型的武器平台,或者是在集结更恐怖的兵力。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但也是有限的。”王浩在战情分析会上警告道,“我们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收割者的下一次进攻,将是雷霆万钧之势。”
他站在舰桥上,望着远方星云中那片愈发深邃、能量波动愈发诡异的空域,目光凝重。星云绞杀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文明争取了喘息之机,但最终决战的阴影,已经悄然逼近。
“弹性防御”的网已经张开,但能否兜住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仍是未知之数。
断刃”星云的绞杀战已经持续了数月。在王浩“弹性防御”战略的指导下,龙-星灵同盟联军成功地将收割者先锋舰队拖入了泥潭般的消耗战。敌人每前进一步都付出惨重代价,其锐气被严重挫伤,推进计划大大延迟。龙国后方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新锐战舰不断下水,官兵们也在残酷的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然而,僵持的背后,是日益沉重的压力。收割者展现出其作为高等机械文明的恐怖韧性,它们不知疲倦,伤亡对它们而言似乎只是冰冷的数字。它们稳步地、无情地巩固着已占领的区域,构建起一个个坚固的堡垒节点,并持续向星云深处投入新的兵力。侦察数据显示,在星云最核心的、被称为“风暴之眼”的巨大能量旋涡附近,收割者正在建立一座规模空前的超级前进基地,其能量反应远超以往,疑似在建造某种强大的轨道武器或召唤更多援军。
王浩站在“龙魂”号(已修复并重返前线)的舰桥上,凝视着星图上那片日益扩大的、代表敌人控制区的暗红色区域,眉头紧锁。单纯的防御和消耗,虽然有效,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略被动。一旦敌人完成“风暴之眼”基地的建设,获得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或援军抵达,整个“断刃”星云防线将面临崩溃的危险。
“我们不能坐等敌人准备好一切。”王浩在高级军事会议上,语气坚定地指出,“防御是为了争取时间,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反击。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打乱敌人的部署,摧毁其关键节点,才有可能将战局导向对我们有利的方向。”
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策划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反击,目标直指敌人最为要害的“风暴之眼”基地!这个计划被命名为——“黎明”行动。
“黎明”行动的核心战术,是极其凶险的“中心开花”。即集中联军所有可动用的主力,形成一支强大的突击拳头,不惜一切代价,强行突破敌人层层设防的星云腹地,直插其心脏——“风暴之眼”基地,在敌人最核心的区域引爆一场决战,力求摧毁该基地,重创乃至歼灭其留守的主力舰队。
这是一步险棋!意味着联军主力将脱离熟悉的防御工事和有利地形,深入敌占区,面临被四面合围的巨大风险。一旦突击受挫,或者被敌人拖住,后果不堪设想。
反对的声音不小。许多将领认为风险过高,应以稳妥为主,继续依托防线消耗敌人。
但王浩力排众议。他的理由同样充分:
战略必要性:坐视“风暴之眼”基地建成,等于坐以待毙。必须在其形成绝对威胁前,将其拔除。
战术突然性:收割者习惯了联军的防御战术,绝不会料到联军敢于发动如此大规模、深度的进攻。出其不意,是成功的关键。
力量对比的变化:星灵特遣舰队的加入,以及龙国新服役的几艘“龙魂”改进型战列舰和大量“戮影-II”型驱逐舰,使得联军突击力量有了显着提升。
“弹性防御”的铺垫:前期的消耗战已经削弱了敌人外围兵力,并使其产生了联军只会被动防御的思维定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