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单兵和特种装备的更新。陆战队员换装了新型的动力外骨骼和能量武器,隐形作战服的性能也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为应对“暗影”的生化怪物,专门配备了高频震荡刀和强效生物抑制弹。
最后,是人员补充和经验推广。一批从各舰队选拔的精锐官兵补充进编队,带来了新的战术思想。王浩则组织编写了《异常宇宙现象应对手册》和《非对称星际战术初探》,将“龙牙”编队积累的宝贵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这对他个人和编队在军内的声望提升起到了巨大作用。
经过此番休整和加强,“龙牙”编队如同经过淬火的利剑,变得更加坚韧和锋利。官兵们摩拳擦掌,期待着新的任务。
一切准备就绪后,“龙牙”编队再次一分为二。高云副舰长率领以“精卫”号侦察舰和一艘“玄武”级护卫舰为核心的分舰队,悄然驶向“虚空之眼”星域,执行监视任务。
而王浩则亲自坐镇“炎黄”号,率领“天工”号特种装备舰和另一艘“玄武”级护卫舰,组成精锐主力编队,义无反顾地驶向了那片以危险和未知着称的星域——“幽暗回廊”。
“幽暗回廊”,据数据库记载,是一片因远古恒星坍塌爆炸形成的极端星域,空间结构脆弱,布满引力陷阱、高强度辐射带和诡异的时空涟漪,常规飞船极少涉足,是天然的藏身之所。
航行在前往“幽暗回廊”的航线上,王浩站在舰桥,望着窗外逐渐变得稀疏和扭曲的星辰,心中充满了警惕与期待。他知道,这次行动无异于深入虎穴,随时可能遭遇未知的危险和“暗影”势力的伏击。但为了揪出幕后黑手,为了龙国和人类的未来,他别无选择。
“全舰保持最高警戒等级。各单元进行最后设备检查。我们即将进入未知领域。”王浩的声音通过通讯频道传遍全舰。
“炎黄”号引擎喷射出稳定的光芒,如同一位孤独而坚定的骑士,驶向了那片连星光都显得扭曲的黑暗深渊。
“幽暗回廊”名副其实。当“炎黄”号编队穿过最后一片相对稳定的星域,正式进入这片传说中的险地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这里的星空背景不再是深邃的黑色,而是一种扭曲的、仿佛被污染的暗紫色。远处恒星的星光被拉长、变形,如同垂死挣扎的叹息。无数破碎的小行星和星际尘埃在引力的乱流中无序地翻滚、碰撞,发出无声的哀嚎。传感器屏幕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警报,显示着高强度的辐射、紊乱的引力场和不时出现的、短暂存在的微型空间裂缝。
“导航系统受到严重干扰!常规星图完全失效!”导航官的声音带着紧张,“只能依靠实时引力测绘和短程脉冲信标进行导航,航速必须降至安全阈值以下。”
“所有人员穿戴防护服,非必要不离开防护区。战舰护盾能量集中分配,优先防御辐射和能量冲击。”王浩沉着下令。他早已预料到环境的恶劣,但亲身体验时,仍感到心惊。这里简直是生命的禁区。
编队如同在雷区中摸索前进的盲人,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天工”号特种装备舰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强大的探测和数据分析能力,帮助编队一次次避开了致命的引力陷阱和辐射爆发区。但即便如此,战舰仍不时剧烈颠簸,护盾能量在持续消耗。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追踪一个加密的中转节点信号,无异于大海捞针。但“龙牙”编队拥有从“源泉”基地缴获的关键数据——那个节点的独特能量签名。
“天工”号的传感器阵列全开,如同最敏锐的猎犬,在充满干扰的宇宙背景噪音中,艰难地搜寻着那一丝微弱的、与众不同的波动。
航行数日,一无所获。环境的压力和对未知的警惕,让舰上的气氛有些压抑。
“舰长,这样找下去不是办法。”苏婉博士找到王浩,提出建议,“‘幽暗回廊’的空间结构极不稳定,那个中转节点很可能并非固定在某处,而是依托某个相对稳定的‘空间锚点’进行周期性跃迁。我们或许可以尝试分析这里的空间波动规律,预测它可能出现的区域。”
王浩采纳了这个建议。科学团队开始全力分析“幽暗回廊”的空间结构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性。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需要大量的计算和运气。
就在科学团队埋头苦干时,转机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了。一架前出侦察的隐形无人机,在穿越一片异常密集的小行星带时,意外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但清晰的非自然能量残留信号!信号的模式,与目标中转节点的特征高度吻合!
“信号源刚消失不久!残留很强!它一定就在附近活动过!”情报官兴奋地报告。
王浩精神一振:“立刻分析信号衰减轨迹!推算它可能的跃迁目的地或藏身之处!”
根据信号残留的轨迹分析,编队将搜索范围缩小到了一片被称为“破碎旋涡”的区域。那里是多个引力异常点的交汇处,环境更加险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