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快看这个案例:三艘海盗突击舰围攻一艘运输船,运输船跑进了小行星带,如果你是海盗头子,怎么用最小代价拿下?”
王浩往往会扒拉几口饭,略一思索,便给出几种思路,有时甚至会用上“声东击西”、“围三阙一”这类让乔梁目瞪口呆的古老兵法术语,虽让王浩会用更现代的战术语言包装一下。
乔梁每次听完都大呼过瘾,用力拍着王浩的后背:“绝了!你小子脑袋怎么长的?跟开了挂似的!以后我当上了分舰队司令,你一定得来给我当参谋长!”
这时,旁边会有老兵笑着调侃:“得了吧乔队,你先保证下次演习不被‘击落’再说吧!”
食堂里顿时充满快活的空气。
“广寒宫”号并非总是欢乐。星际航行是孤独而漫长的,尤其是在遭遇了“血牙”海盗的袭击后,舰上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对战争和死亡的忧虑。毕竟,“第七先驱者”号的悲剧,可能发生在任何一艘船上。
一次,舰上组织了一场小型的悼念仪式,缅怀在近期冲突中牺牲的友军官兵。气氛有些沉重。晚上,王浩独自一人在观景舱,望着窗外无尽的星辰。前世的战友、今生“第七先驱者”号上那些可能只有一面之缘的同袍的面容,在他脑海中闪过。
“想什么呢?”乔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少了平日的跳脱,多了些沉稳。他递过来一罐(非酒精)饮料。
王浩接过饮料,叹了口气:“没什么,只是觉得……星空很美,但也真的很残酷。”
乔梁在他旁边坐下,也望着星空,难得安静地说:“是啊,所以我们才更要好好活着,连他们的份一起。而且要活得更精彩,把那些该死的海盗和异族,都揍回老家去!”
这时,两人注意到,在观景舱的另一端,林雪舰长也静静地站在那里,凝望着星空。月光(或许是某个恒星的星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个略显孤寂却异常坚定的轮廓。
她没有过来,他们也没有打扰。三个人,以不同的距离,共享着这片星空下的沉默,以及沉默之下的那份沉重与坚持。
日常的互动,琐碎的工作,偶尔的欢笑和共同的沉默……这些点点滴滴,如同宇宙中的微尘,看似微不足道,却正在悄然凝聚,成为连接王浩、林雪、乔梁以及所有“广寒宫”舰员之间无形的纽带。在这条孤独的星际航线上,他们彼此支撑,共同成长。
王浩知道,通往星辰大海的道路漫长而艰险,但幸运的是,他并非独行。
“广寒宫”号在星际尘埃云中航行了数日,期间进行了多次短程跳跃,试图彻底摆脱可能的追踪。舰上的气氛逐渐从战斗后的紧张恢复到科考任务应有的节奏。然而,王浩心中那根弦却始终没有完全放松。前世在敌后活动的经验告诉他,受伤的野兽往往最危险,而“血牙”海盗,绝不是会轻易咽下败绩的善类。
他的预感很快得到了应验。
这天,王浩正在分析一段从尘埃云边缘传感器传回的异常引力波纹,试图验证他之前关于大规模天体活动的猜想。突然,警报声再次尖锐响起,但这次不是最高级别的战斗警报,而是表示“发现可疑接触”的二级警报!
“报告!传感器在尘埃云外围,发现多个高速接近物体!信号微弱,但特征比对……高度疑似‘血牙’海盗突击艇!数量……六艘!不,还在增加!”传感器官的声音带着紧张。
舰桥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对方竟然追到了这里!
林雪迅速坐上舰长席,冷静下令:“全舰静默航行模式,降低能量输出!关闭非必要系统!导航官,计算最佳隐匿航线!武器官,近防系统待命,但没有我的命令,不准开火!”
“广寒宫”号庞大的舰身如同潜入深海的巨鲸,灯光暗淡下来,引擎轰鸣声降至最低。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希望借助浓厚的尘埃云躲过追踪。
王浩紧盯着自己控制台上的战术星图。那几个红点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在尘埃云外围游弋,轨迹飘忽不定,显然是在进行搜索模式。
“他们是怎么找到我们的?”周平副舰长眉头紧锁,“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无规律跳跃,理论上不应该被追踪到。”
王浩脑中灵光一闪,调出了之前“第七先驱者”号遇袭前后的数据记录,以及“广寒宫”号遭遇战的数据,进行快速比对分析。
“舰长,副舰长,”王浩突然开口,语速很快,“我可能知道原因了。对比两次遭遇战的数据,我发现敌方突击艇的传感器扫描频率,有一个极其细微但固定的偏移模式。这种模式,与一种已知的、基于量子纠缠原理的超距追踪技术的副作用非常相似!”
“量子纠缠追踪?”林雪的目光锐利地投向他,“这种技术极为罕见,价格高昂,‘血牙’海盗怎么可能拥有?”
“他们可能没有完整技术,但或许获得了某种一次性的追踪信标!”王浩快速操作着控制台,调出了“广寒宫”号的结构图,并重点标出了几个区域,“这种信标可能在我们第一次遭遇时,由某艘被击毁的海盗艇残骸,或者更早之前‘第七先驱者’号的残骸,附着在了我们的舰体上!它本身不发射信号,但会与母舰保持量子纠缠态,无论我们跳到哪里,对方都能感知到大致方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