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小的镇子,何曾见过如此“豪华”的阵仗?几辆一看就不凡的马车,还有明显是护卫的彪形大汉(陆乘风等人努力挺起胸膛)。张摇光刚探出头,就被眼尖的乡亲认了出来。
“哎哟喂!快看!那不是铁匠铺的狗蛋吗?前些年不是说拜入仙门当神仙去了?这是……衣锦还乡了?”
“可不就是狗蛋嘛!啧啧,瞧瞧,出息大发了!还带回来这么个天仙似的媳妇儿!后面那些,是仆人吧?排场真大!”
“狗蛋他爹娘这下可享福喽!连仆人都用上了!”
张摇光:“……” 脚趾头瞬间在靴子里抠出了一座三室一厅。林仙儿的脸也“腾”地红了,又羞又恼。陆乘风等人憋笑憋得肩膀直抖。张摇光只能假装耳背,目不斜视,催促车夫:“快!快走!目标,镇东头铁匠铺!全速前进!”
东升镇巴掌大,转眼就到。看着那熟悉的、挂着“铁匠铺”招牌的铺面,听着里面隐约传来的叮当声和小女孩的咿呀声,张摇光深吸一口气,心里莫名有点打鼓。林仙儿也紧张地攥紧了衣角——这“见家长”的戏码,对俩修真菜鸟来说,难度系数不亚于挑战元婴老怪。
张摇光推门而入。炉火旁,一对中年夫妇正围着一个粉雕玉琢的两岁小女娃,耐心地喂着饭。他喉头滚动了一下,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开口:“爹,娘,我……我回来了。”
中年夫妇闻声一愣,齐齐转头。张母最先反应过来,手里的碗“哐当”一声掉在桌上,她猛地站起身,几步冲过来,一把抓住张摇光的胳膊,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狗蛋!我的儿啊!真是你?你怎么回来了?在仙山上……他们没欺负你吧?吃得饱吗?穿得暖吗?” 一连串的问题砸过来,全是朴素的担忧。
张铁匠也放下勺子,大步走过来,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儿子肩膀上,声音有些发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他上下打量着儿子,眼神锐利,“在师门……没犯啥错误吧?” 显然,老铁匠的第一反应是:儿子是不是被仙门退货了?
张摇光赶紧解释是顺路回来办事,张铁匠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张摇光连忙招呼门外的“神仙团队”进来。介绍林仙儿是“师姐”,陆乘风等人是“师弟”,强调是“一起出来办公差”的。张母的目光却像粘在了林仙儿身上,越看越欢喜,拉着她的手就不放了,问长问短,那眼神,活脱脱就是在看未来儿媳妇,看得林仙儿耳根都红透了。
张摇光抱起那个好奇打量他的小妹妹,心里软得一塌糊涂,也瞬间明白了爹娘的心思——修真之路漫漫,他们大概是觉得指望不上这个“仙门儿子”养老送终了,索性又生了个“贴心小棉袄”。这念头让他心头微涩,更坚定了要把爹娘和妹妹接到药谷的决心。那里灵气充裕,延年益寿,一家人在一起才最重要。
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顿久违的团圆饭(饭菜朴实,但张母恨不得把锅都端上来)。饭后,张摇光才向父亲和闻讯赶来的老镇长道明真正的来意——为“青云门”选拔弟子。
“选……选弟子?在我们镇上?” 老镇长激动得胡子直抖,这可是祖坟冒青烟的大好事!
“对,所有8到15岁的孩子,不论出身,皆可测试。” 张摇光点头。
张铁匠却有些忧虑:“狗蛋啊,咱镇上这些娃……怕是没几个有那仙缘吧?” 他印象里,仙门收徒那都是万里挑一。
张摇光神秘一笑:“爹,您放心,时代变了。您只管请镇长帮忙召集人手。”
老镇长办事效率极高,很快,镇中心那个平时晒谷子、开大会的广场,就被闻讯赶来的家长和孩子们挤得水泄不通,嗡嗡的议论声比几千只蜜蜂还吵。
“安静!都安静!” 老镇长站上高台,气沉丹田一声吼,颇有几分仙风道骨,“青云门的仙师们,专程莅临我们东升镇,选拔仙苗!这是咱们全镇老少爷们儿八辈子修来的福分!现在,家长们退后!孩子们,男左女右,排成两队!依次上前,接受仙师们的灵根检测!”
人群瞬间安静,家长们满怀希冀地退到外围。孩子们则带着憧憬、紧张、好奇,乖乖排起了长龙。张摇光目测,好家伙,黑压压一片,少说六七百号人!这规模,快赶上小型宗门招生了。
林仙儿在两张临时搬来的方桌上,郑重地摆下两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球——灵根测试仪。这玩意儿在修真界是基础款,但在这小镇上,那就是神物!她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显得更“仙师”一点:“孩子们,别怕,把手轻轻放在这个漂亮的水晶球上,闭上眼睛,放轻松,就像……就像摸家里刚下的小狗崽一样温柔就好啦!”
她这接地气的比喻,加上仙女般的笑容,瞬间化解了孩子们的紧张。测试有条不紊地进行。陆乘风等人化身“书记官”,拿着纸笔,紧张地记录着水晶球亮起的颜色和数量,以及孩子的姓名年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