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清晨,当初升的阳光洒进宽敞明亮的学堂,室内便已坐满了求知的族人,上至白发老者,下至垂髫孩童,无不聚精会神。
长老们端坐台前,引经据典,耐心解答着大家修炼中遇到的瓶颈与关隘。
时而挥袖以灵力在空中画出玄奥的经络运行图谱,时而亲自示范基础术法的运用技巧,深入浅出,引得台下时而沉思,时而爆发出阵阵惊叹。
对于族中的青壮年修士,吴天更是煞费苦心,着眼于族群的长远发展与自给自足能力。
根据他们各自的天赋倾向与兴趣,有的被安排跟随赤霄宗的阵法大师学习布阵破阵之道,在特制的阵盘上推演九宫八卦,感受天地气机流转。
有的随炼器师熟悉各种炼材特性、学习控火精要,在灼热的炼器炉旁观摩矿石如何熔炼提纯、如何塑形成器。
有的则跟着经验丰富的炼丹师辨识药草性状、钻研丹方药理,在弥漫药香的丹房内学习精确配料、掌控火候——他要为吴氏一族打下最坚实、最全面的根基。
短短几日,这片新家园便彻底驱散了迁徙的疲惫与陌生感,焕发出勃勃生机。
每日清晨,天光微熹,演武场上便已响起族人修炼武技、演练术法的呼喝声,《烈阳拳》的刚猛劲风、《流云步》的灵动残影,伴随着此起彼伏、强弱不一的灵力波动,充满了昂扬的朝气与奋进的精神。
灵田旁,族人们手持特制的灵锄,如同呵护初生婴儿般悉心照料着一株株散发着清香的灵谷幼苗,灵谷在浓郁灵气的滋养下,叶片上泛着淡淡的灵光,长势喜人,绿意盎然,预示着未来的丰收。
学堂里,晚辈们朗朗的读书声、针对某个修炼难题的激烈辩论声不绝于耳,他们专注地研读着修仙典籍,眼中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强大力量的向往。
灵泉边,不时有修士盘膝而坐,闭目凝神,吐纳呼吸,感悟天地道韵,周身灵气缭绕,偶尔有莹白的灵光一闪而逝,显然是心有所得,修炼瓶颈已然松动,脸上浮现出悟道的喜悦。
整个新家园,处处洋溢着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十足的干劲,一种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的氛围已然形成。
吴天时常在处理完族中繁杂事务后,独自坐在灵泉旁那座由温润白玉砌成的雅致亭台中。
亭台周围栽种着几株夜晚会散发幽幽清香的月见草,他泡上一壶用灵泉冲泡的清茶,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雾气袅袅升起,茶香与花草的幽香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
看着亭外族人们安居乐业、努力向上的模样,或是稚童在田间追逐嬉戏,或是青年在演武场挥汗如雨,或是老者在树下悠闲对弈。
他眼中满是欣慰与满足,心中那份因族长职责而带来的沉甸甸的责任感,也渐渐化为看着家宅安宁、亲人安泰的暖暖温情。
杨丽莎与王昭君总会适时地出现在他身边,仿佛心有灵犀。
有时,三人会在亭外那片以青石板铺就的空地上探讨剑法心得,杨丽莎的剑法温婉如流水,剑势绵密不绝,守得滴水不漏。
王昭君的剑招则灵动似惊鸿,辗转腾挪间尽显巧思与锐气。
吴天则立于一旁,偶尔出声指点,或是亲自出手示范,剑光交织闪烁间,灵气四溢,精妙之处引得远处修炼的族人纷纷侧目,眼中满是惊叹与崇拜。
有时,二女会一左一右坐在他身旁的石凳上,分享这几日照料族人过程中遇到的趣事与琐碎。
比如哪个调皮孩童偷偷摘了灵田里尚未完全成熟的灵果,被看守灵田的灵雀追得满园跑;
哪个性子执拗的老修士不服老,执着于钻研一门复杂的基础术法却屡屡出错,弄得自己灰头土脸……
引得吴天时常开怀大笑,亭台内的氛围温馨而惬意,其乐融融。
偶尔,在夕阳余晖将天际染成一片瑰丽橙红,金色的霞光柔和地洒在白玉亭台之上时,二女会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娇憨与依恋,轻轻依偎在他身旁。
杨丽莎会安静地为他续上温度刚好的茶水,动作轻柔;王昭君则会叽叽喳喳地说着族中又发生了哪些新鲜事,或是哪个晚辈修炼又有了突破,声音轻快。
晚风拂过,带来灵泉的湿润水汽与周围花草的芬芳,轻轻吹动三人的衣袍发梢,画面温馨而宁静,仿佛时间都在此刻放缓了脚步,尽显岁月静好。
赤霄宗的杨宗主与万宝商会的唐会长也时常联袂前来探望。
每次踏入这片日益繁荣的新家园,看到这一派和睦团结、奋发向上的景象,感受到那浓郁而积极的修炼氛围,二人心中便愈发笃定自己当初与吴天结盟的选择是何等正确。
杨宗主捋着花白的胡须,眼中满是毫不掩饰的赞赏:“吴盟主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胸襟气度与治理之能,将族人安置得这般妥帖,规划得如此井井有条,实属难得!假以时日,此地方必成一方乐土,吴氏一族崛起可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